时间: 2025-04-26 14: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38
《沁园春 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
昨日送春,今日送君,难禁别离。
正桃花水满,远归江浙,楝花风起,轻出京师。
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世上何愁可皱眉。
从今去,但求田问舍,此意谁知。
当年交友全稀,试屈指诸君更有谁。
说郭髯磊落,犹居判府,许翁清健,已谢签司。
回首南关,怅然如梦,几度凭栏费所思。
烦传语,甚孤怀索莫,不寄新诗。
昨天送走春天,今天又送走朋友,真是难以忍受这别离。
正值桃花盛开,江浙的归途遥远,楝花随风飘舞,轻轻离开京城。
早已将功名抛在脑后,世上何必愁眉苦脸。
从今往后,只求种田问舍,这份心意又有谁能理解呢?
当年交友已经稀少,屈指算来,诸位朋友又有几人?
说郭髯仍然清朗,却依旧在判府任职,许翁虽清健,却已辞去签司。
回首南关,怅惘如梦,几次凭栏思绪万千。
烦请转达,心中孤独无以言表,便不寄新诗了。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擅长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诗作多围绕人生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友人刘牧之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人生的思考。在那个时代,官宦之间的交往频繁,而诗人则在离别之际,发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沁园春 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是一首深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离别的愁绪。开篇即以“昨日送春,今日送君”来引入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接下来的描写中,桃花与楝花的意象交融,生动地展示出春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氛围。
诗中,张之翰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结合,通过“早把功名,置之身外”的自省,表达了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这种情感在“从今去,但求田问舍”中得以升华。诗的结尾,诗人再次回顾过去的友谊,惋惜交友的稀少,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承载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反思
C. 对功名的追求
“早把功名,置之身外”中的“功名”指的是:
A. 名誉和地位
B. 农田与田舍
C. 友谊与情感
诗中的“南关”象征的是:
A. 地理位置
B. 离别与思念
C. 田园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之翰的《沁园春 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与王之涣的《送友人》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张之翰更加强调对功名的淡泊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