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明月堂》

时间: 2025-08-11 03:25:47

诗句

古业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3:25:47

原文展示:

古业禅窟锁岩扃,拂子崔嵬拄杖横。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寺庙的门紧锁在岩石之间,僧人手持拂尘,身躯挺拔地倚着杖。塔顶的佛光照耀着,堂内的明月高悬,不要说那些公案的道理不够清晰明了。

注释:

  • 古业:古老的事业,这里指的是佛教的传承。
  • 禅窟:指禅宗的寺庙或静室。
  • 锁岩扃:岩石上的门紧闭,象征着闭塞和静谧。
  • 拂子:僧人用来拂尘的工具,象征着清净和修行。
  • 崔嵬:形容高大挺拔。
  • 公案:指禅宗中的问题和议题,通常用以启发思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公案”,是禅宗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启发弟子的思考。诗中强调了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与修行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汝为,号曰九峰,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创作,诗人身处禅宗寺庙中,观察到的环境引发了对禅宗教义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与清晰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明月堂》通过描绘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古业禅窟锁岩扃”引入,给人一种古朴、静谧的感觉,仿佛时光在此停滞,岁月的更替与喧嚣被隔绝在外。接着,诗人描绘了僧人的形象,手持拂尘,身躯挺拔,代表着修行者的坚定与专注。诗的最后两句则用佛光和明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着禅宗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修行者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和谐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通过对光与影、动与静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诗中“莫言公案不分明”的句子,更是强调了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内心的清晰和对真理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业禅窟锁岩扃”:描绘了一个古老的禅宗寺庙,强调它的历史和神秘感。
    2. “拂子崔嵬拄杖横”:描述僧人的形象,表现出他在静谧中修行的专注与坚定。
    3. “塔上佛光堂上月”:利用光明的意象,象征智慧与启示。
    4. “莫言公案不分明”:指禅宗的教义和思考在这种宁静中反而更清晰。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拂子崔嵬”和“拄杖横”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2. 意象:光明和月亮的意象象征着智慧与启迪,与禅宗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修行与内心宁静的关系,强调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与领悟的深刻。

意象分析:

  • 古业:象征着传统与历史。
  • 禅窟:代表静谧与内心的空间。
  • 佛光:象征智慧与启示。
  • 明月:象征清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案”是什么? A. 一种诗体
    B. 禅宗的教义问题
    C. 书法作品
    答案:B

  2. 诗人描绘的僧人手持的工具是什么? A. 拂子
    B. 书卷
    C. 笔墨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C. 友情与离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可以将范成大的《明月堂》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佛理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范成大则更直接地引入了佛教的元素。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禅宗文化与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渚宫西城池上居 又寄彭泽昼公 宜阳道中作 夏日寓居寄友人 寄普明大师可准 送人游南 寄镜湖方干处士(一作寄方干处士鉴湖旧居) 读岘山碑 送谭三藏入京 寄当阳张明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风余泽 兀字旁的字 制变 学海波澜 宾入如归 豆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蝇头小楷 一身而二任 饶本 秋高气爽 怨乱 皿字底的字 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米结尾的成语 烟霞色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