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35
答柳子厚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年轻的我正值美好年华,心中的忧愁却比四季之愁还要多。希望有朝一日能停下车马,与你相随走出这渔网般的束缚。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翁,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哲理,反映了他对官场、人生的思考。
《答柳子厚》写于刘禹锡与友人柳子厚的交往之中,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压抑,刘禹锡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束缚,诗中流露出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展现出一种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年方伯玉早”用比喻突出了年轻的美好,然而随即转入“恨比四愁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忧愁。这一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刻,读者能感受到诗人虽年少却心事重重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的“会待休车骑”则流露出一种期待和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游历、摆脱世俗束缚的心愿。最后一句“一同走出罻罗”,象征着逃离繁忙与烦恼的愿望,带有一种向往自由的情感。整首诗在意象上也富有层次感,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哀伤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围绕友谊、自由与现实生活的束缚展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感,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中“伯玉”用来形容什么?
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做什么?
“罻罗”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