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03
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北风呼啸,寒冷的野外,凶猛的老虎正在咆哮。
我缓缓走出炙热的土地,虎吼声连连传入黄茆的草丛。
壮士骑马而去,马镫前弯曲的玉弓在阳光下闪烁。
我大声喝令,让人们立刻驻足,一箭发出如同铅弹碰撞。
凶猛的眼睛突然像星星般坠落,飞溅的鲜血洒在林梢上。
为了我,狩猎的战利品摆上了席,膻腥的味道充满了厨房。
家中欣喜地驱除了害兽,庆贺的酒声喧闹而起。
明天在长桥上,倾城百姓将观看我斩杀蛟龙的壮举。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谭翁,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尤以律诗见长。刘禹锡的诗作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壮士行》写于唐代,正值唐朝盛世之时,社会动荡与安定并存。诗人借助壮士的形象,表达对英雄气概和勇敢无畏精神的赞美,反映出当时人们渴望英雄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壮士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豪情的表达,展现了壮士在猎杀猛兽时的英勇气概。开篇以“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引入,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展现出大自然的威严与危险。接着,诗人以“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描绘了壮士准备出发的英姿,体现出强烈的行动力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壮士的描写和对战斗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勇敢与决绝的精神。诗中“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在战斗中果敢而迅捷的气质,仿佛能感受到那一瞬间的紧张与刺激。
最后,诗人以“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收尾,描绘出壮士战胜敌人后,受到众人仰慕的场景,传递出一种英雄最终获胜的荣耀感。全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充分展现了壮士的勇敢和无畏,体现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崇敬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飞血溅林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斗的惨烈;“叱之使人立”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壮士指挥的威严和果决,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气氛和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着勇气和英雄主义,展现了壮士在面对危险时的无畏精神和为民除害的责任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崇敬。通过对壮士英勇行为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壮士行》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阴风振寒郊”中的“阴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斩蛟”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