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闻哭者》

时间: 2025-07-28 11:10:43

诗句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0:43

原文展示:

闻哭者
白居易 〔唐代〕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白话文翻译:

昨天南边邻居在哭,哭声真是悲苦。
听说是妻子在为她的丈夫哭,丈夫年方二十五。
今天早上北边又有人在哭,哭声同样凄切。
听说是母亲在为她的儿子哭,儿子年纪十七八。
四周邻里都是如此,世间有多少人早逝。
因此知道在这个浮世里,少有人能够白发苍苍。
我如今已经四十,想到这些让我有些自得。
从今往后在明镜里,看着白发也不觉得难堪。

注释:

  • 哭声一何苦:哭声多么悲痛。
  • 夫年二十五:丈夫年纪轻轻,才二十五岁。
  • 母哭儿:母亲在为年幼的儿子哭泣。
  • 夭折:指早逝,未能长命。
  • 浮世:指人生或现世,常有短暂和变幻之意。
  • 垂白发:指年老,白发苍苍。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早逝和生死的普遍感慨。在古代,生命的脆弱常常引发人们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哭声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闻名,作品涉及政治、社会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加深之时。诗中通过对邻里哭声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对早夭现象的普遍关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闻哭者》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早逝的深沉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邻里的哭声,展现了夫妻、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每一声哭泣都不仅代表着个体的悲伤,更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反映。白居易在诗中提到“天下多夭折”,显示了他对生命脆弱的深切理解。

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年龄,从而对比他人早逝的现象,心中产生一种“聊自悦”的情感。这种自我安慰的情绪,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接受,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头似雪”自嘲,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哭声的描写,层层递进,感情逐渐深化,最终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哲理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描绘邻居悲痛的哭声,感叹其情深意切。
  2.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说明哭声的来源,暗示年轻的生命早逝。
  3.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指出另一处哭声,强调悲痛的普遍性。
  4.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继续描述,体现母爱的深沉。
  5.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总结现象,感慨早逝的人数之多。
  6.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反思人生,少有人能活到老。
  7.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自省自己的年龄,感到些许自得。
  8.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接受白发,表现了达观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南邻和北里哭声的对比,突出社会悲剧的普遍性。
  • 排比:连续使用“哭声”强调悲伤情绪的积累。
  • 反讽:以自得的心态面对白发,反映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生命的脆弱和早逝展开,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哭声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生死的意义,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态度的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哭声:象征悲伤与哀痛,传递出深切的情感。
  • 妻子与丈夫、母亲与儿子:象征亲情关系的深厚和生命的脆弱。
  • 白发:象征年老和生命的自然过程,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哭声来源于哪个邻里?

    • A. 东邻
    • B. 南邻
    • C. 西邻
    • D. 北邻
  2. 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的感受是?

    • A. 难过
    • B. 自喜
    • C. 忧虑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天下多夭折”体现了什么主题?

    • A. 财富
    • B. 生命的脆弱
    • C. 爱情的美好
    •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和《闻哭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表现了思乡之情,后者则聚焦于社会悲剧。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对生命和社会的感慨,但其背景更为沉重,表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昼寝 见张明府 用韵书怀三首 其三 和王定国见寄 过苍溪县渡有同行赵公雪涕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 寒夜背诵古诗,至“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美其词意,为进一解 羊城秋怀十绝 其三 错认 开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乱哄哄 力字旁的字 食租衣税 言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轰动一时 包含讨的成语 心领神悟 电气 耳闻则诵 如梦如痴 豪门巨室 提手旁的字 播恶遗臭 比字旁的字 粟陈贯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