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4: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02:44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
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
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
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
古人感叹白昼短暂,劝人点上蜡烛游玩。更何况今夜漫长,明月高挂于西楼。还有满杯美酒,摆放在城头之上。期待你能来,然而你却未能到来,人与月遥遥相对。明月照在水面上,映出烟波荡漾的白色,照在人们的头发上,显得如秋天般清冷。清澈的月光正是如此,若不醉酒,心中难免愁苦。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未至的惆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一个明亮的月夜,诗人独自对月而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白居易的《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引入,引出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不仅设定了诗的情景,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明亮的夜晚,明月高悬,酒杯满溢,诗人坐在城头,期待着友人的到来,然而却只迎来了孤独的月光。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与失落,人与月的对比,突显了人间的孤独与月亮的永恒。此时,月光洒在水面,照亮了烟波荡漾的景色,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最后两句“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明白了若不借酒消愁,心中只会生出更多的惆怅。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精致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古人对什么的感叹?
诗人期待的友人是否到来?
“照水烟波白”中的“水”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