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0:09
夜半子,孝养父母存终始。
百年恩爱暂时间,莫学愚人不欢喜。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珍惜他们的生死相依。
百年之间,父母的恩情转瞬即逝,切莫像那些愚蠢的人那样不懂得珍惜快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照顾。诗中提到的“愚人”可能暗指那些不懂得珍惜亲情、对父母缺乏关怀的人。儒家思想则一直提倡孝顺,因此该诗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价值观的强调。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乐府诗闻名,作品内容广泛,风格平易近人,常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在唐代,孝道思想深入人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父母的敬爱和对孝道的倡导,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十二时行孝文》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强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夜半子”引入,强调了深夜的宁静和思考的时刻,让人更容易反思自身的行为。子女在父母生前应尽心尽力,去孝敬和照顾他们,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连接。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莫学愚人不欢喜”警示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不要做那些不懂得珍惜快乐的人。诗中隐含着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生命的短暂时所应有的态度。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传统孝道的承袭和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位诗人对于人伦关系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半子”指的是哪个时刻?
诗中强调孝养父母的表达是?
“莫学愚人不欢喜”中的“愚人”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