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2: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2:42:28
诗词名称: 春望
作者: 〔杜甫〕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原文展示: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白话文翻译:
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来临,城市中草木繁茂。
看到花开我不禁流泪,
听到鸟鸣我心中充满怨恨。
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一封家书的价值堪比万金。
我白发愈发增多,
仿佛连簪子也快要插不住了。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春望》作于安史之乱后,国家遭遇重创,杜甫身处成都,心中充满忧愁,深切感受到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望》是杜甫对国家沦陷和个人悲痛的深刻抒发。首句“国破山河在”直击主题,虽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木繁茂却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情感愈发强烈,花与鸟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将战乱与思乡的情感推向高潮,家书成为了珍贵的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因忧愁而白发愈增,心力交瘁的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切忧虑,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衰败的痛心与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加强调战争的痛苦和个人的无奈,而《登鹳雀楼》则更为乐观、向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