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友人山居》

时间: 2025-05-12 05:16:40

诗句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16:40

原文展示:

寄友人山居 黄滔 〔唐代〕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白话文翻译:

在沧江上的断崖边,我因相思而怨恨寻访之路受阻。 高高的书斋秋天也未曾关闭,几夜月光照耀下吟诗。 落石间有泉水滴落,庭院中却没有树荫。 在茫茫的名利场中,如何才能拂去心灵的尘埃。

注释:

  • 断峤:断崖。
  • 沧江:指江水。
  • 高斋:高处的书斋。
  • 盈庭:充满庭院。
  • 尘襟:心灵的尘埃。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名利场中的无奈和渴望清净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中“断峤沧江上”描绘了一幅孤寂的自然画面,而“相思恨阻寻”则抒发了诗人因无法寻访友人而产生的遗憾和怨恨。后两句通过对书斋和月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断峤”和“沧江”构建了一个孤寂的自然背景,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相思恨阻寻”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使用了“相思”和“恨”两个强烈的情感词汇。
  • 第三句“高斋秋不掩”通过对书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 第四句“几夜月当吟”则通过月光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第五句“落石有泉滴”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第六句“盈庭无树阴”则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断峤:象征着孤独和隔绝。
  • 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高斋: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 月:象征着诗意和宁静。
  • 泉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清新。
  • 无树阴: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互动学习:

  1. 诗中“断峤沧江上”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孤寂的自然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B

  2. 诗中“相思恨阻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遗憾和怨恨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名利 C. 友情 D. 诗意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黄滔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塞曲二首 其一 出塞曲 其七 出塞曲 其二 出塞曲 其一 出塞行 出塞曲 出塞 出塞曲二首 其一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七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字头的字 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路 顺过饰非 束带结发 鳏寡孤惸 鱼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超声刀 箪竹 疾言遽色 豸字旁的字 耳视目食 通亮 濠濮间想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