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9:20
苏辙的《岁莫二首》原文如下:
文章习气消未尽,
般若初心老渐明。
粗有春秋传旧学,
终凭止观定无生。
维摩晚亦谐生事,
弥勒初犹重世名。
须发来年应更白,
莫留尘滓溷澄清。
全诗翻译:
文章的习气尚未完全消除,
般若智慧的初心逐渐变得明晰。
大致有春秋的旧学传承,
最终还是要依靠内心的观察才能达到无生的境界。
维摩诘在晚年也能与世事和谐相处,
弥勒佛在初时仍然重视世俗的名声。
明年我的须发可能会变得更加苍白,
不要让尘世的污垢混淆了我心中的清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涧州,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兄长苏轼。苏辙的诗风清新,内容多为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岁莫二首》创作于苏辙晚年,反映出对人生、智慧与世俗的思考,诗中既有对佛教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个人生命的感悟,体现了他对老年的接受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苏辙的《岁莫二首》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而闻名。诗中开头提到“文章习气消未尽”,可以看出作者对自身文人身份的反思,习气虽未完全消除,但却在追求更高的境界。接下来的“般若初心老渐明”则展现了他对智慧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感悟逐渐加深。诗中提到的“粗有春秋传旧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对古老智慧的追求。
“维摩晚亦谐生事,弥勒初犹重世名”则是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强调智慧与世事的平衡。诗的结尾,作者用“须发来年应更白,莫留尘滓溷澄清”表达了对未来的感慨,他意识到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被世俗的杂念所困扰。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成长与智慧的同时,融合了佛教的理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衰老时所持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般若”主要指什么?
A. 传统文化
B. 深刻的智慧
C. 世俗的名声
D. 个人的经历
“须发来年应更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无奈
C. 对生命的感慨
D. 对世事的淡然
维摩诘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世俗名声
B. 智慧与宁静
C. 传统文化
D. 年龄的增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两首诗都关注人生的流逝与智慧的追求,但苏辙的诗更为哲理,强调内心的清明与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慨,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