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54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橢。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么麽。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騀。
古人有遗迹,是。
短不及钅巢。
愿従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这首诗描述了堂上岐阳碑的情景,是我兄长与我共同拥有的。我的兄长擅长书法,所选的字都没有不可之处。提到欧阳询面容瘦弱而身形挺拔,商隐则是瘦而微胖。小篆字形曲折优美,波字的姿态婀娜动人。谭藩在颜真卿面前的地位如何,学问也不及颜真卿。魏华的书法经过磨练,风格峻秀却不拘泥于形式。九成宫的刻石中刻下的贤俊之字,磊落中透着洒脱。英公与褒鄂的名声如同戈戟,令人铭记。何时我开始学习书法,整年只是在玩弄箭笴。书写完成也是喜爱的,然而艺术事业却独自艰难。虽然我也学过文,但书法字迹总是懒散堕落。车前驾着骏马,车后却牵着瘦弱的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渐渐也能行走自如。古人有留下的遗迹,这些短小的字迹不及钅巢的精妙。希望你能发扬光大,洗笔的时候在你左边。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擅长诗词、散文及书法,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这首诗写于苏辙与兄长苏轼共同欣赏书法作品之际,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兄长的钦佩之情。诗中多处提及古代书法名家,反映了作者对书法传统的尊重与传承的渴望。
苏辙的《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是一首以书法为主题的诗,既表现了书法艺术的美感,又流露出对书法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的“岐阳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兄弟情谊的象征。兄长的书法造诣令苏辙深感敬佩,诗中通过对比不同书法家的形象,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作者在诗中不断提及书法名家,如欧阳询、商隐、颜真卿等,意在表现书法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书法家不仅是技术的代表,更是文化的符号。他们的风采与技艺激励着苏辙,促使他反思自己的书法水平与追求。苏辙在诗中自谦,反映出他对书法艺术的尊重,也展现出他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
整首诗既有对书法技艺的赞美,也有对个人修炼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特别是最后几句,提到书法的学习与成长,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不仅限于书法,更是对生活的态度。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堂上有岐阳碑,这是我兄长与我共同拥有的。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我的兄长擅长书法,所选择的字没有不好的。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橢。
提到欧阳询身材瘦弱却立得端正,商隐则瘦而微胖。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小篆字形曲折优美,而“波”字则姿态优美。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谭藩在颜真卿面前的地位如何,学问也不及颜真卿。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魏华的书法经过磨练,风格峻秀却不拘泥于形式。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么麽。
九成宫的刻石中刻下的贤俊之字,磊落中透着洒脱。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英公与褒鄂的名声如同戈戟,令人铭记。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何时我开始学习书法,整年只是在玩弄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书写完成也是喜爱的,然而艺术事业却独自艰难。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虽然我也学过文,但书法字迹总是懒散堕落。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车前驾着骏马,车后却牵着瘦弱的马。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騀。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渐渐也能行走自如。
古人有遗迹,是。
古人有留下的遗迹,这是值得珍惜的。
短不及钅巢。
这些短小的字迹不及钅巢的精妙。
愿従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希望你能发扬光大,洗笔的时候在你左边。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学识和技艺的自省。通过对书法名家的描绘,展现了书法作为文化符号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书法名家包括哪些?
A. 欧阳询、商隐、颜真卿
B. 李白、杜甫、白居易
C.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
答案: A
填空题: 诗中提到“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__。”
答案: 夥
判断题: 苏辙在诗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答案: 正确
对比作品: 苏轼的《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