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55
芳兰非不嘉,当门自宜锄。
矧此恶木阴,久妨长者车。
仆夫砺寻斧,告我日方除。
久持不忍意,柯条益扶疏。
植根虽云固,伐去曾须臾。
我涂虽不宽,出入自有余。
开门听还往,并纳贤与愚。
荒秽一朝尽,来者皆虚徐。
芳香的兰花并不是不好,但在门口就应该拔除。
更何况这棵恶木的阴影,早已妨碍了长者的车行。
仆人磨刀寻找斧头,告诉我今天就要砍除。
我虽久持不忍之心,树枝却愈加茂盛。
根虽植得牢固,但砍去也只在一瞬间。
我的路虽不宽,出入还是绰绰有余。
开门听听来去的人,能容纳智者与愚者。
荒秽的杂草一下子就能消除,来的人都显得虚浮。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明道,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以清新、婉丽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伐双谷》创作于作者的隐逸生活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对兰花和恶木的对比,表达了对清新事物的珍视与对不良影响的清除。
《伐双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的手法,有效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与恶劣事物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的“芳兰非不嘉”即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不良事物的警惕。接着,诗人通过“恶木阴”来说明那些阻碍生活的事物,指的是在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障碍。
诗中提到的“仆夫砺寻斧”,则表现了诗人对清除恶木的决心,象征着对不良影响的主动抵制。对于那些曾经心存留恋的事物,诗人虽有不忍之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砍伐,表现出一种果断与勇气。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也隐喻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人生的选择,最终达到一种清爽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消极事物的排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勇于去除生活中的障碍,追求清新与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兰”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恶劣事物
C. 无关事物
“久妨长者车”中“长者”指的是?
A. 年轻人
B. 智者
C. 年长者
诗人对恶木的态度是?
A. 忍耐
B. 排斥
C. 接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