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18
池上茅檐覆水低,
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
正忆渔舟泊故溪。
在池塘边,茅草屋檐下的水面显得很低,
早早来临的秋雨仍然映着彩虹。
残败的荷花和折断的芦苇飞翔的鸿雁一起下落,
此时我想起了那只停泊在故乡溪边的渔舟。
“飞鸿”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传达了思乡之情。诗中提到的“渔舟”更是常见的乡村意象,代表着宁静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怀念。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轩,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作者流亡或贬谪时期,心中感慨万千。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苏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 方沼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及作者的情感。诗中“池上茅檐覆水低”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低矮的水面与茅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接着“早来秋雨尚虹霓”,在秋雨的映衬下,景色更加清新,诗人通过对虹霓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特有的美丽与变幻。
接下来的“败荷折苇飞鸿下”,则转向了秋天的凋零与离别,残败的荷花和折断的苇子不仅象征着自然的衰败,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最后一句“正忆渔舟泊故溪”,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渔舟的意象唤起了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风景与情感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充满感伤与美丽的秋日画面。通过细致的描写,苏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传达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池上茅檐覆水低:
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
正忆渔舟泊故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事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池上茅檐覆水低”中的“茅檐”指什么?
诗中“飞鸿”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正忆渔舟泊故溪”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