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16
题赵州王节妇画水
施山 〔清代〕
赵州古寺嫠王氏,画壁流观吴道子。
精魂白日游九泉,倒卷黄河入腕底。
波澜于古真莫二,毫端潋滟涵元气。
晴昼如闻风雨鸣,空堂疑有鱼龙至。
鳞鳞闪动不敢扪。安得巨掌擘海门。
飒然冥顼忽飞入,炎官赤帝皆惊奔。
或愁异日冬寒恶,地冻天冰受椎凿。
嶙峋纯是血点凝,百劫千灾岂销铄。
高风萧萧环翠阁,海客南归袖云壑。
秋成不劳忧旱乾,万棱农田绕山郭。
田间寡妇拾穗同,怜渠耕石恒年丰。
犹传黄鹄孤飞日,恶浪惊涛泪眼中。
在赵州的古寺中,居住着王氏寡妇,她在墙壁上画出了吴道子的画作。她的精魂仿佛在白天游荡于九泉之下,黄河的波涛在她的腕底翻滚。古老的波澜与真理无二,笔尖流淌着生机与灵气。晴朗的白昼仿佛能听见风雨的声音,空旷的大厅让人怀疑有鱼龙来临。闪烁的鱼鳞让人不敢触摸,如何能有巨大的手掌撕开海门呢?忽然间,冥冥之中的神灵飞来,炎帝与赤帝都惊慌而逃。有人忧虑未来的冬天寒冷恶劣,地面冻结,天空冰冷遭受锤击。山石间满是血点凝结,经历了百劫千灾又岂能消磨?高风萧萧环绕着翠绿的阁楼,海客南归,衣袖随云而去。秋天的收成无需忧虑干旱,万棱的农田围绕着山郭。田间的寡妇在拾穗,她心疼那种耕作石头的艰辛。黄鹄孤飞的日子依旧传颂,恶浪惊涛中泪眼朦胧。
施山,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常蕴含哲理和情感。他的诗风清新,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时期,诗人借助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题赵州王节妇画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王氏寡妇所画的吴道子壁画,展现了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的“赵州古寺嫠王氏”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场景。王氏的画作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人类精神的升华,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崇敬与思考。
接着,诗人用“精魂白日游九泉”表达了灵魂的超脱与升华,仿佛在述说着生命的哲学。诗中的“倒卷黄河入腕底”则赋予了画作以生命的力量,黄河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其波澜壮阔与情感深邃的结合,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机与灵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高风萧萧环翠阁”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田间寡妇的形象则引发了对农村女性艰辛生活的同情,这种细腻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的美感,更富有人文关怀。
总体而言,施山通过对画作的描绘与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王氏寡妇的画作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艺术、生命与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嫠”字,意思是什么?
A. 寡妇
B. 画家
C. 神灵
D. 农夫
“倒卷黄河入腕底”中“黄河”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力量
B. 远方的归宿
C. 大自然的威力
D. 文化的传承
“田间寡妇拾穗同”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寡妇的同情
B. 对丰收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