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42
原文展示: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白话文翻译:
圣贤的品性与常人难以并论,他们的好恶情感岂能相同。荀子的书虽批评孟子,召公的心却未曾悦服周公。何况要树立追求高远的目标,而使裁断属于愚昧无知。整个世界不理解又何足为怪,勇往直前不顾一切才是真正的豪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此诗通过对圣贤与常人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追求高尚理想的赞美和对世俗不解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于圣贤与常人差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曾巩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追求者的支持和鼓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圣贤与常人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不解的淡然态度。诗中“圣贤性分良难并”一句,直接点明了圣贤与常人在品性上的巨大差异,而“好恶情怀岂得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差异在情感上的体现。后文通过对荀子与孟子、召公与周公的对比,暗示了即使在圣贤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最后两句“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则是对那些不顾世俗眼光,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人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于这种精神的推崇和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不解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人的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荀子书犹非孟子”是指什么? A. 荀子的著作中批评孟子 B. 孟子的著作中批评荀子 C. 荀子和孟子互相批评 D. 荀子和孟子互相赞扬
诗中“力行无顾是豪雄”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不解的淡然态度 B. 对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人的赞美 C. 对圣贤与常人差异的认识 D. 对思想分歧的暗示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