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1:02
答裴处士
(韦应物)
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
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
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
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遗民们喜爱那精致的茅舍,骑着牛车进入青山之间。前来高阳的书信,却未能遇见那些身着白衣的隐士。礼贤之风能够逐渐改变世俗,听闻贤士的名声,便能自然而然地归附。更何况你是逸群的士人,正栖息在蓬蒿之间。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窗,晚号云远,湖北人。他是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士的尊重与向往。
韦应物的《答裴处士》展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高阳山水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的“遗民爱精舍”便引入了诗的主题,隐士们在山间精舍中隐居,享受宁静的生活,体现了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和拒绝。接下来的“乘犊入青山”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生活方式,牛车在青山之间缓缓而行,仿佛时光都静止了。
“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表达了诗人对贤士的向往,虽身处高阳,却未能相遇,表达了一种遗憾与追求。同时,诗中提到“礼贤方化俗”,这不仅是对贤士的礼遇,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期待,强调了贤士的影响力。
最后一句“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逸群士”来称赞那些志同道合且超脱世俗的人,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尽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贤士的尊重,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遗民”指的是:
A. 亡国之民
B. 隐士
C. 百姓
D. 仕途之人
“乘犊入青山”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的城市
B. 归隐的生活
C. 战斗的场景
D. 旅行的过程
诗中的“白衣”象征着:
A. 富贵
B. 清白无私
C. 普通人
D. 贪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