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54:36
江东寒近腊,
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
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
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
清吟欲断魂。
在江东寒冷的腊月时节,
野外的寺庙里水天渐渐昏暗。
没有酒来消遣漫漫长夜,
只得随僧人早早关上门。
墙上的灯光微弱闪烁,
雨声敲打瓦片显得繁密。
漂泊在外依然万里千里,
吟唱清歌却令我心神欲断。
方干,字子余,晚唐诗人,生于五代,卒于唐代,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情怀。
本诗作于冬夜,诗人身处一个偏远的寺庙,感受到寒冷的气息与孤独的漂泊,表达了对温暖、酒和人情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惆怅。
《冬夜泊僧舍》是一首充满孤寂和思乡之情的诗。诗的开篇“江东寒近腊”就营造出寒冷的氛围,腊月的寒风与即将到来的新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渗透出一种惆怅与孤独。接下来的“野寺水天昏”描绘了一个偏远的寺庙,水天一色,天色暗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表达了诗人无酒消夜的无奈,伴随僧人早早闭门的场景,显得格外孤独。这里的“无酒”不仅仅是缺乏饮品,而更是一种对温暖人情的渴望。接下来的“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灯光微弱,雨声密集,构成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夜景,诗人感受到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最后两句“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点明了诗人的漂泊生活和内心的抑郁。即使吟唱出清澈的诗句,依旧无法抚平心灵的苦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漂泊者的心境,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漂泊和对温暖人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诗中“无酒能消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漂泊仍千里”中“千里”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写的“雨声”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