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时间: 2025-07-27 21:48:52

诗句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8:52

原文展示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白话文翻译

在亭子里即将告别,池水凉爽,酒尚未喝醉。
关上门,夜晚的梦境令人劳累,仿佛仙人之手引我返回马车。
荷叶下藏着小船,藤花缠绕着客人的发簪。
残云散去夏日的炎热,新雨带来秋天的雾岚。
迷失在路途上,心情无处安放,离别的思绪难以承受。
幸好在这个庭院里,还有一处小江潭。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凉亭,古代常用于休息或观景的建筑。
  • 冷酒:指尚未喝醉的酒,表现出告别前的轻松氛围。
  • 关门:意指夜晚的宁静及对离别的思考。
  • 仙掌:比喻神秘的力量,引导归途。
  • 荷叶:象征着宁静与自然,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残云:象征夏日渐渐过去,暗示时光的流逝。
  • 江潭:象征着静谧的地方,暗示内心的安慰。

典故解析
“仙掌引归骖”中的“仙掌”可以理解为虚幻的力量,代表着诗人对归家的渴望;而“骖”指代马车,象征着归途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743年,卒于798年。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闻名,特别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岑参出征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写作时正值夏末,秋初的交替,诗中展现了这一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从“亭晚人将别”的开篇,便带出了即将告别的氛围,诗人用“池凉酒未酣”来描绘当下的悠闲,却又隐含着即将到来的告别之苦。

接下来的“关门劳夕梦”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烦乱,关门的动作不仅是物理上的行为,更是心灵闭合的象征。随后“仙掌引归骖”则流露出一种对归途的渴望与期待,仿佛在寻求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

诗中意象丰富,特别是“荷叶藏鱼艇”和“藤花罥客簪”,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离别的情感深度。残云与新雨的描绘,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波动:由夏向秋的转换,正如心情从欢乐到惆怅的迁移。

最后两句“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将离别之痛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珍惜与难舍。而结尾的“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则给人一种慰藉,在离别的痛苦中,仍然存在一片宁静的天地,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仍在继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亭晚人将别:傍晚时分,友人即将离去,表现出告别的氛围。
  2. 池凉酒未酣:水池的凉意和未喝醉的酒,象征着未尽的欢聚。
  3. 关门劳夕梦:夜晚关上门,梦境让人劳累,暗示内心的复杂情绪。
  4. 仙掌引归骖:借用“仙掌”,表达对归途的渴望和神秘的力量。
  5. 荷叶藏鱼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藤花罥客簪:藤花缠绕,象征着离别时的牵挂。
  7. 残云收夏暑:夏日的云彩渐去,暗示季节变化。
  8. 新雨带秋岚:新雨之后,秋天的雾气浮现,象征着再见的时刻。
  9. 失路情无适:迷失于生活的轨迹,情感无处安放。
  10. 离怀思不堪:离别的思绪让人难以承受。
  11. 赖兹庭户里:在庭院的安静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12. 别有小江潭:最后的宁静所在,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掌”比喻归途的神秘力量。
  • 拟人:如“残云收夏暑”,云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即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休息与交谈的场所,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荷叶:代表着自然与宁静,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
  • 新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情感的洗涤,带来新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晚人将别”中的“亭”指的是哪种建筑?
    A. 宫殿
    B. 凉亭
    C. 屋舍
    D. 塔楼

  2. 诗中“仙掌引归骖”中的“骖”指的是什么?
    A. 车马
    B. 人
    C. 神仙
    D. 房屋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然风光
    D. 生活烦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岑参的《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涉及离别与自然的主题,但风格迥异。岑参的诗更多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与惆怅,而王之涣则通过高远的意境展现出壮丽的景色和豪情。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特色,岑参偏重于细腻的描写,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林湘 观穫 荷珠 郊居杂兴 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 水调歌头·独步长桥上 水调歌头·兵器暗吴楚 水调歌头·元亮赋归去 水调歌头(罢政东归,十八日晚抵西兴) 渔家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露出马脚 糹字旁的字 覆结尾的成语 气焰嚣张 知警 洞孔 原封不动 蝌蚪书 青字旁的字 劳动布 一饮而尽 倒八字的字 贝字旁的字 穿花蛱蝶 王字旁的字 守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