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2: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2:37:55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青衣山是谁开凿的,孤独地位于水中央。
我乘浮舟一跃而上,沿着侧面的道路向高空攀登。
终于登上绝顶,拜访了老僧,心中豁然开朗。
四周的山岭显得何其渺小,三江奔流如茫茫大海。
兰若寺朝西开放,峨眉山恰好与之相对。
猿与鸟儿在此欢唱,松萝散发着天际的芬芳。
江上的云朵映入袈裟,山中的明月洒落在床上。
早知这清净的道理,早已忘却了世俗的机心。
然而仍受名利的束缚,来到这偏远的夷狄乡。
我的朋友无法相见,我心中郁闷如尚书郎。
年轻时爱好道教经典,专心向青囊之术。
渺渺云海智慧深远,幽幽大海胸怀广阔。
我希望与胜赏同行,遥望彼此共引领。
为政的能力感到愧疚,分忧的时机却恰逢其时。
君子满朝为官,老夫却忆起沧浪。
况且庐山遥远,我只好拔簪归向法王。
岑参,唐代诗人,生于边塞,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作品中常常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山水诗。
这首诗写于岑参游历青衣山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厌倦。由于当时社会名利压力较大,诗人渴望逃避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岑参的《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山水诗。诗人在青衣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又对世俗名利有着深刻的反思。诗的开头,青衣山的孤独与高耸引发了诗人的思索,接着浮舟而行,侧径而上,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通过与老僧的对话,诗人心灵得到启迪,豁然开朗,进一步引出了对世间纷扰的思考。
全诗的意象丰富,诸岭、三江、兰若、猿鸟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尤其是“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还暗含了诗人对道教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对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感到无奈,对友人的思念更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青衣山是由谁开凿的?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表现了什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