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45:40
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
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
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
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
这春天的美好景致在哪里呢?原来是在御史的家中。
柳絮轻轻缠绕在马尾上,蝴蝶在绣花的衣服旁翩翩起舞。
破旧的柱子旁有个行人拿着斧头,车轮被埋在地里静静地停住。
远远地走进队伍中,我认出了你,像鱼一样成行斜着游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涉及具体典故,但“御史”作为古代官职,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官场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与官家生活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关注。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感情著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和春深二十首》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所作,与好友高适、元稹等人共同吟咏春天的美好。该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悟。
白居易的这首《和春深二十首 其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间的繁华。首句“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直接引入了春天的主题,以“御史家”的背景,暗示了诗人与官场生活的联系。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柳絮轻盈、蝴蝶翩翩,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美丽。
诗的后半部分“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则转向了一种静谧的状态,体现了春天不仅有生机勃勃的一面,还有一种闲适与宁静。这种对比使得整个诗篇更为丰富,既有动感,又不失沉静,仿佛在描绘一个和谐的春日午后。
最后一句“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将诗人的视角拉回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整首诗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御史”指的是哪类官员?
“絮萦骢马尾”中的“絮”指的是什么?
本诗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