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僧五首。神照上人(照以说坛为佛事)》

时间: 2025-07-27 10:08:51

诗句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曾向众中先礼拜,西方去日莫相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8:51

原文展示:

赠僧五首·神照上人(照以说坛为佛事)
作者: 白居易

心如定水随形应,
口似悬河逐病治。
曾向众中先礼拜,
西方去日莫相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对佛教修行的思考。诗人形容内心如同平静的水面,能够随形而应;而口中所说的道理则如同悬挂的河流,能够治愈众生的病痛。诗人曾在众人面前先行礼拜,最后告诫僧人不要错过西方去日的时光。


注释:

  • 心如定水:比喻内心平静,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适应。
  • 口似悬河:形容说话如同奔涌的河流,生动而有力量。
  • 众中先礼拜:在众人面前首先行礼,表示对佛教的尊重。
  • 西方去日:暗指时间的流逝与机遇的珍惜。

典故解析:

“西方去日”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尤其是佛教中提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强调要把握时间,修行向善。此处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题材著称,尤其擅长律诗和乐府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佛教的深刻思考和修行阶段,体现了他对人生、时间的关注以及对宗教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修养的思考。诗中的“心如定水”体现了修行者应有的内心状态,强调了心灵的平静与清明。接着“口似悬河”则表达了说话的力量与流畅,暗示修行者不仅要内心宁静,还需通过言语来传播智慧,帮助他人。

白居易在诗中通过“曾向众中先礼拜”展现了他对宗教的虔诚,礼拜不仅是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也是对心灵的自我反省。最后一句“西方去日莫相遗”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向善。这首诗通过四句简练的文字,深刻地揭示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如定水随形应:表达内心应保持宁静,随外界变化而不动摇。
  2. 口似悬河逐病治:形容言语如同奔流的河流,能帮助他人解决烦恼和痛苦。
  3. 曾向众中先礼拜:指出诗人曾在众人面前行礼,展现出对佛教的尊重。
  4. 西方去日莫相遗: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莫要错过修行的机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与水、口与河进行比喻,增强诗的形象性。
  • 对仗: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言语的力量,同时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对修行抱有虔诚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修养与宁静。
  • :代表纯净和流动的智慧。
  • :象征言语的力量和传播的智慧。
  • 西方:隐喻时间与生死,暗示佛教的极乐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如定水”意指什么? A) 内心宁静
    B) 心情激动
    C) 水清澈

  2. “口似悬河”形容什么? A) 说话流畅
    B) 说话困难
    C) 沉默不语

  3. 诗句“西方去日莫相遗”强调了哪种观念? A) 珍惜时间
    B) 忘记过去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王维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时,都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但白居易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沉思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簪茉莉美人 菩萨蛮二首 其一 菩萨蛮 盆梅 菩萨蛮 其八 秘戏 菩萨蛮(过吴江)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悼亡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痊安 外秧儿 深知灼见 羽化登仙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糹字旁的字 栈车牝马 不足介意 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焚污 牛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寝结尾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面面皆到 爻字旁的字 离析分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