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7: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7:10:48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花深桥转水潺潺,
甪里先生自闭关。
看竹已知行处好,
望云空得暂时闲。
谁言有策堪经世,
自是无钱可买山。
一局残棋千点雨,
绿萍池上暮方还。
在花丛深处,桥边水流潺潺,甪里先生独自闭门不出。
看那竹子,已然知道他所选择的生活很好;
望着空中的云,才得以在此时此刻享受片刻的闲适。
谁说有治国之策可以经世,实际上却是没有钱财能买得来这山水。
一盘残棋在点滴雨中,缓缓归来时,绿萍池上已是黄昏。
“花深桥转水潺潺”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渗透着宁静的氛围。李十四常常被描绘为隐士,意味着不追求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清净。“自是无钱可买山”强调了隐士生活的价值观,重在精神与内心的富足,而非物质的追求。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青子,唐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生活在唐末,社会动荡,个人经历了不少坎坷。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李十四相访之际,表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春日的温暖里,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安逸,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是一首体现隐士生活和春日美景的诗作,描绘了诗人与李十四的友谊和隐士所追求的内心宁静。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在“花深桥转水潺潺”的景象中,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流露出来,他看竹子、望云,似乎在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赞美。诗中的“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深刻地反思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强调精神的富足远比物质的拥有更为重要。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更是将诗意推向了高潮,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偶然。棋局的残酷与雨点的滴落,暗示着人生的苦涩与无奈,而“绿萍池上”的归去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与从容。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精神的宁静与内心的富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中“甪里先生”指的是谁?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看法是:
“一局残棋千点雨”中的“棋”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