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5:33
春初对暮雨
淅沥生丛筱,空濛泫网轩。
暝姿看远树,春意入尘根。
点细飘风急,声轻入夜繁。
雀喧争槿树,人静出蔬园。
瓦湿光先起,房深影易昏。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这首诗描绘了春初时节细雨淅沥的情景。雨水滋润了丛生的竹子,窗外空灵朦胧。夜幕降临时,远处的树木显得模糊而安静,春天的气息透入大地的尘土之中。微风轻轻吹动,雨声细腻而频繁。鸟儿在槿树上欢叫,宁静的时刻里人们走出菜园。屋檐下的瓦片已被雨水打湿,屋内的影子变得昏暗。此时的春草与江边的草木不应相互滞留,似乎在暗示王孙子弟的无所事事。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词人、诗人。其诗词风格以婉约、细腻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细腻情感,尤其以词作见长,开创了“温词”的派别。
这首诗创作于春初时节,描绘了细雨来临时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体现了温庭筠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闲适的生活态度。
《春初对暮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细雨中的宁静与生机。诗的前四句以雨声、风声和鸟鸣为背景,交织出一个生动的春天画面。开头的“淅沥生丛筱”,将细雨与竹林的生机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气氛。接着“空濛泫网轩”描绘了雨幕笼罩下的窗轩,体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
随着诗句的推进,夜幕降临,诗人以“暝姿看远树”展现了夜色下的宁静,而“春意入尘根”则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已经渗透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的描写中,细风与雨声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活力。最后两句“瓦湿光先起,房深影易昏”则通过静谧的室内环境,暗示了人们在这个春雨夜晚的沉思与安静,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思索,犹如春雨滋润大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写的春雨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A. 悲伤
B. 生机
C. 厌倦
“雀喧争槿树”中的“雀”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麻雀
C. 鹰
诗中提到的“瓦湿光先起”说明了什么?
A. 温暖的气息
B. 夜晚的来临
C. 雨水的反射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温庭筠的《春初对暮雨》,以及其在唐代诗词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