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1:36
应天长·秋夜
作者: 黄之隽
一痕月浸窗棂纸。
廊外风吹梧叶坠。
夜无情,秋有意。
抛个不眠人在此。
忆来惆怅事。
付与画栏烟水。
一种花香露气。
分明是梦里。
月光洒在窗棂上,像一条细痕。
廊外的风吹落了梧桐叶。
夜晚无情,秋天却有情。
我这个不眠的人在这里沉思。
回忆往事,令人惆怅。
把这些愁苦交给那画栏的烟水。
一阵花香伴着露气扑面而来。
这分明像是在梦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典故,但通过月亮、梧桐、露水这些意象,反映了秋夜的凄凉与思绪的缠绵,传达出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作者介绍
黄之隽(1686-1754),字汝弼,号秋山,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孤独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
《应天长·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哀愁。开篇以“一痕月浸窗棂纸”描绘了月光照耀窗棂的宁静画面,紧接着“廊外风吹梧叶坠”,则引入了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夜晚的无情与秋天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情感的敏感与思考。
“抛个不眠人在此”的自述,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诗人似乎在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眠,思绪万千,回忆往事,令人惆怅。整首词以“付与画栏烟水”结束,给人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仿佛身处于一个迷离的境地,既有现实的无奈,又有梦境的美好。
通过对月光、梧桐、香气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示了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秋夜的孤寂与忧愁,令读者倍感共鸣,也让人反思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静下心来,感受内心的声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折射出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深邃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夜无情,秋有意”反映了怎样的情感对比?
A. 自然与人情
B. 夜晚与白天
C. 孤独与热闹
“付与画栏烟水”中的“烟水”指的是什么?
A. 现实
B. 梦境
C. 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声声慢·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强调了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往事的思念。相比之下,黄之隽的《应天长·秋夜》则更注重自然与自我的结合,展现了孤独的深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