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18
五侯故邸,三月令辰,芳游更趁泉石。
尽有客愁兵气,随流付潮汐。
堂前燕,犹似识,又软语说春消息。
问哀乐旧世新人,那异今昔。
台榭倚斜阳,一梦承平,歌舞已陈迹。
不见汉宫传烛,飞花自寒食。
长安事,如局弈,曾几度眼惊身历。
看无主隔院娇红,谁去相惜。
在五侯的旧宅,三月的良辰美景,游玩的人更是追随着泉水和岩石。
尽管有客人愁苦着兵戈之气,但这些愁绪随波逐流,随潮汐而去。
堂前的燕子,似乎还认得我,轻声细语地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我问那些哀乐的旧世新人,今昔之间又有何不同呢?
台榭倚着斜阳,似乎一梦又回到承平的年代,歌舞早已成为陈迹。
看不到汉宫传来的烛光,花开花落正值寒食时节。
长安的事情,就像下棋一般,曾几度让我惊讶和身历其境。
隔院的娇艳红花无人珍惜,有谁来相惜呢?
张伯驹(1899-1979),字仲华,号梦阮,近现代诗人、书法家、收藏家。其诗风受传统影响深厚,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感慨。
此诗作于辛卯年春季,作者在承泽园修禊时写下,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与反思。
《应天长》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和对现实的无奈感。诗中五侯故宅的描写,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带有春天的生机。在“尽有客愁兵气,随流付潮汐”一句中,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历史的波动相联系,显示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力感。在“堂前燕,犹似识”中,燕子的轻语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旧时光的怀念。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感情从对历史的追忆,逐渐转向对现实的沉思,在“歌舞已陈迹”中,潜藏着对过往繁华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观察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时光流逝、繁华已逝”的主题。
诗中的“长安事”比喻了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复杂的人生
C. 短暂的春天
答案:B
“飞花自寒食”中“飞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春天的来临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无主娇红”指的是什么?
A. 一朵花
B. 无人珍惜的美好
C. 过去的繁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