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应天长 代花閒集韦庄》

时间: 2025-04-26 00:34:50

诗句

绿尘斜柱筝弦语。

春宴归来当夜午。

枕蟾窥衾凤舞。

鸭歇水沈慵自炷。

盼仙期,知甚处。

除是梦中飞去。

恼乱楚峰疑雨。

梦知归路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4:50

原文展示:

绿尘斜柱筝弦语。春宴归来当夜午。枕蟾窥衾凤舞。鸭歇水沈慵自炷。盼仙期,知甚处。除是梦中飞去。恼乱楚峰疑雨。梦知归路否。

白话文翻译:

一缕绿尘在斜照的柱子上,悠扬的筝声在耳边回荡。春天的宴会结束后,正是正午时分。我躺在枕头上,透过窗帘窥视夜空中明月,心中思绪如同舞动的凤凰。水边的鸭子安静地歇息,似乎连空气都懒得燃起香火。我期待着与仙人相会,不知他现在在哪里。或许我只是梦中飞去,心中焦虑不安,仿佛楚地的山峰在疑似的雨中模糊不清。梦中是否知道回家的路呢?

注释:

  • 绿尘:指新绿的尘埃,象征春天的生机。
  • 筝弦语:筝的弦声,暗示音乐的轻快和春宴的欢愉。
  • 枕蟾:指明月,蟾蜍常被用来象征月亮。
  • 鸭歇:意指鸭子休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仙期:期待和仙人相会的时刻。
  • 楚峰:指楚地的山峰,可能暗指故乡或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号洙溪,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词作著称,尤其在抒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韦庄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感情,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交织在一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应天长》创作于韦庄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以春宴后的宁静为背景,融入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开篇的“绿尘斜柱筝弦语”便勾勒出清新明朗的春日氛围,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诗中通过“枕蟾窥衾凤舞”的意象,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思,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惆怅。

接下来的“鸭歇水沈慵自炷”,则把情景转向宁静的水边,鸭子歇息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慵懒和放松。这种情感的转换,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盼仙期,知甚处”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期待着与遥不可及的仙人相遇。然而,“除是梦中飞去”的自我否定,昭示着这种期待的虚幻和无果,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最后的“梦知归路否”则巧妙地将梦与现实相结合,使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上更为丰富。诗人通过梦境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对归属感的渴望,最终将思绪引向一种隐秘而又悠长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尘斜柱筝弦语:描绘春天的生机,音乐的悠扬与自然的交融。
  • 春宴归来当夜午:春宴过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惆怅。
  • 枕蟾窥衾凤舞:明月在窗外,象征着思念与幻想的交织。
  • 鸭歇水沈慵自炷:水边的宁静与慵懒,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逸与无奈。
  • 盼仙期,知甚处:期待与理想的追求,却又无从得知去向。
  • 除是梦中飞去:自我否定,明了追求的渺茫与虚幻。
  • 恼乱楚峰疑雨:焦虑与不安,似乎一切都在云雾中模糊。
  • 梦知归路否:最终对归属感的追问,体现了内心的无奈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枕蟾”比喻明月,给人以美的联想。
  • 拟人:鸭子“歇”,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盼仙期,知甚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渴求,穿插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最终引向对故乡与归属感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尘: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2. 筝弦:音乐的象征,代表心灵的愉悦。
  3. :月亮的象征,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思念。
  4. :宁静与慵懒的象征,体现生活的安逸。
  5. 楚峰:故乡的象征,反映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尘”象征什么?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2. 诗中提到的“盼仙期,知甚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理想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无所畏惧

  3. 诗中“梦知归路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生活
    B. 对未来的幻想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1. 韦庄《应天长》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韦庄的作品更倾向于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爱情的感伤与思索。

  2. 韦庄《应天长》 vs 杜甫《春望》:韦庄聚焦于个人感受与理想追求,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蕴含着深厚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韦庄与他的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八月望夜不见月有感 七夕 杨都官知随阳君自蜀守为计倅既而出郡 残月 和晏太尉三月十三日锡庆院二首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嗣崧诗 重葺敝庐有作 答书 滁州赵学士重修怀嵩楼 三月晦日送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树为姓 摇摇欲堕 相坐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田字旁的字 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轨量 非字旁的字 接绍香烟 靣字旁的字 至诚高节 学仙 破家荡产 母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浮光略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