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4:15
应天长
作者: 饶宗颐
枯条撼雪,零露坠水,偎人月带愁色。
做就一天飞絮,廉纤似寒食。
风弥厉欺病客。唱折柳助增凄寂。
又惊见吹尽芦花,鬓共狼藉。
收拾付阳春,待到莺啼,桃李满东壁。
一夜冶容全改,僵眠掩闲宅。
萋萋草生旧陌。拟税驾奈迷踪迹。
水荭老算有梅枝,孰问相识。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诗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愁苦。枯枝摇晃在雪中,零星露珠坠落水面,月光下的愁苦伴随着人影。就像那飞舞的柳絮,轻薄得似寒食时节的食物。风愈发凶猛,让病中的人感到更加孤寂,唱着折柳的曲子,增添了凄凉的气氛。忽然见到芦花已被风吹尽,鬓发凌乱不堪。春天来了,打算收拾心情,等待黄莺啼鸣,桃李花满东墙。可一夜之间,容颜已改,懒散地躲在空宅中。草生在旧道,想要驾车却无从寻觅踪迹。水荭虽老,却隐约有梅枝,谁又会记得相识呢?
作者介绍:饶宗颐(1916-2018),著名的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兼具学术与艺术的成就。他的诗风多样,常常融入历史文化的元素。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饶宗颐晚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纠缠,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应天长》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作品,诗人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投射出内心的情感。开篇的“枯条撼雪,零露坠水”,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与凄清,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春天的气息渐渐浮现,“收拾付阳春,待到莺啼,桃李满东壁”,展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渴望。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使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与意象的对比,如“风弥厉欺病客”和“唱折柳助增凄寂”,不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变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枯条撼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寂
c) 期待
“唱折柳助增凄寂”中的“折柳”象征着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友谊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排斥
b) 渴望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