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刘高士看云图》

时间: 2025-07-29 23:53:45

诗句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53:45

原文展示: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白话文翻译:

偶尔为了看云而停下弹琴,万山之间寒气逼人,隔着一条深溪。
谁说那些吞吐月光、享受云雾的客人,内心没有因时局忧虑而牵挂的事情呢?

注释:

  • 偶为:偶然、暂时为了。
  • 看云:观看云彩,指欣赏自然景象。
  • 罢琴:停止弹琴。
  • 万山寒:万山之际寒气袭人。
  • :隔着、分开。
  • 一溪深:一条深邃的溪水。
  • 咽月餐云客:形容那些享受自然,似乎在吞咽月亮和云彩的人。
  • 忧时致主心:忧虑时局的事情使内心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于江西,曾任职于地方官,提倡“诗应言情”,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题刘高士看云图》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感受到时局的忧虑和人生的无常。此时的自然景象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局的思考。开头两句“偶为看云且罢琴”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尽管在弹琴的同时,也有一种对自然的欣赏。然而,接下来的“万山寒隔一溪深”则突显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寒冷的山峦和深邃的溪流暗示着生活的孤独和隔阂。

“谁言咽月餐云客”一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揭示了看似闲适的景象背后,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言说的忧虑。此句不仅描绘了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情景,更深刻地指出了人内心的矛盾和对时局的关切。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反思。诗中简约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心的剖析,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为看云且罢琴:因想看云彩而暂时停止弹琴,表达了一种随性和对自然的向往。
  2. 万山寒隔一溪深:描述了寒冷的山脉与深邃的溪水,暗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3. 谁言咽月餐云客:反问那些享受自然的人,他们似乎在享受美好,却也可能被内心的忧虑所困。
  4. 中有忧时致主心:内心因时局而忧虑,表达了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谁言”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看云”“罢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月亮、云彩、寒山、深溪等意象相互交融,塑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 :象征变化和自由,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象征理想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人们的孤独与渴望。
  • 寒山:象征环境的严酷与人生的困境。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罢琴”是指什么? A. 停止写诗
    B. 停止弹琴
    C. 停止看云

  2.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的“咽月”是指什么? A. 吞咽月亮
    B. 看见月亮
    C. 享受自然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生活的快乐
    C. 对时局的无忧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1. 王维《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抒发内心的宁静。
  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但陆游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拟古四首次伯孝韵 其二 菩萨蛮四首 其二 菩萨蛮(上元)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三 菩萨蛮 菩萨蛮 夏夜 菩萨蛮(赋疑梅香) 菩萨蛮  其五 回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望素着 霜凋夏绿 寸字旁的字 鞋脸 大旱望云霓 鼓惑 鬯字旁的字 三星在天 伏节 龍字旁的字 熬清守淡 釒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张家长李家短 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献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