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56
后圃散策
杨万里
花径雨后凉,树声风外战。
杖屦顿轻松,儿女同行散。
少者前已失,老者后仍倦。
隔林吹笑语,相闻如对面。
明明去人近,眇眇弥步远。
松杉满地影,一瞬忽不见。
仰观紫日轮,偶度白云片。
佳处留再来,前山未须遍。
在雨后的花径上走,感到一阵凉爽,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声响。
我轻松地拄着杖,穿着木屐,和孩子们一起散步。
年轻人已经走在前面,年长的人在后面显得疲倦。
隔着树林传来欢声笑语,仿佛就在耳边。
明明人就在近处,却感觉他们远得不可及。
松树和杉树的影子在地上,转瞬间又消失不见。
仰望天空,紫色的太阳缓缓升起,偶尔有白云飘过。
美好的地方我会再来,前面的山不必走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
《后圃散策》创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常常在闲暇时光游览田园,享受自然之美。诗中描写了他与亲友散步于雨后花径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后圃散策》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雨后花径的清新与宁静。开篇以“花径雨后凉”引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传达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夏日雨后特有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树木的声音,风中的树叶似乎在与他进行对话,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更加生动。
“杖屦顿轻松,儿女同行散”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儿女一同散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诗中通过“少者前已失,老者后仍倦”的对比,表现了世代之间的差异,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年轻人活力四射,而老者则感到疲倦,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隔林传来的欢声笑语,让诗人感受到亲密的联系,尽管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那份情感却是如此贴近。后半部分的意象更为丰富,松杉的影子转瞬即逝,仿佛时间的流逝无情而迅速,而“仰观紫日轮,偶度白云片”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闲适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亲情和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亲情的珍惜,传达出一种闲适、淡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后圃散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诗中“花径雨后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雨后清新的凉爽
C. 寒冬的凛冽
诗中提到的“少者前已失,老者后仍倦”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年龄的差异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