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连天观望春忆毗陵翟园》

时间: 2025-05-07 18:09:36

诗句

中和节后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

弄水不冰携扇手,登台犹粟向风肌。

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

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酴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36

原文展示:

中和节后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
弄水不冰携扇手,登台犹粟向风肌。
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
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酴醾。

白话文翻译:

在中和节之后的社前时节,春天来到园林时最晚的树枝已经发芽了。
玩水时水还没有结冰,手中握着扇子,登上台子依然感到肌肤微凉。
在鸟鸣声中,山间的光线显得湿润;在花柳的阴影下,阳光的移动显得缓慢。
北望翟园,春意正浓,海棠花如锦绣般环绕,雪白的酴醾花也争相开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中和节: 指农历二月的节日,通常与春天的到来相关。
  • 社前: 社,是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前即祭祀活动进行的场所。
  • 弄水不冰: 玩水时水尚未结冰,象征春暖花开。
  • 犹粟: 指肌肤如同小米一般,微凉的感觉。
  • 鸟乌声: 指鸟叫声,乌,指乌鸦,形容鸟类的鸣叫。
  • 日脚迟: 太阳的移动显得缓慢,说明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到来。
  • 翟园: 古代名园,因其春景而闻名。
  • 海棠: 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酴醾: 一种花,通常与海棠同时开放。

典故解析:

  • 翟园是古代著名的园林,代表春天的繁华,诗中提到的“北望翟园”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而著称,被称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连天观望春忆毗陵翟园》创作于春天,诗人在中和节前后游园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回忆起毗陵的翟园,寄托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连天观望春忆毗陵翟园》是一首描绘春景的诗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写景为主,融合了诗人对园林春色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点明时节,以“中和节后”引入,给人以时间的提醒,接着以“春到园林最晚枝”描绘出春天的到来,强调春意盎然,但又不失一丝迟来的温暖。通过“弄水不冰”、“登台犹粟”等意象,表现出春天的初暖,带来一丝清凉的感觉,这种春日的气息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感受。

接下来的“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则进一步深化了春日场景的描绘,鸟儿的鸣叫声与湿润的山光交相辉映,描摹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最后两句“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酴醾”则是全诗的高潮,描绘了翟园中春花烂漫的景象,海棠花与酴醾花的交织,生动展示了春天的繁华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烈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和节后社前时: 诗人用“中和节后”指明时间,这个节日后,春天的气息愈加明显。
  2. 春到园林最晚枝: 春天到来时,园林中最晚的树枝也开始发芽,暗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3. 弄水不冰携扇手: 描绘游玩时的场景,水尚未结冰,手中握着扇子,体现春季的温暖与乐趣。
  4. 登台犹粟向风肌: 描写登高时的感受,微凉的风拂过肌肤,生动传达了春日的感觉。
  5. 鸟乌声里山光湿: 鸟鸣声中,湿润的山光显得格外动人,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 花柳阴中日脚迟: 在花柳的阴影里,阳光的移动显得缓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7. 北望翟园春正闹: 诗人向北望去,翟园中春意浓厚,象征着繁华与生机。
  8. 海棠锦绕雪酴醾: 海棠花与酴醾花交相辉映,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犹粟”比喻春风的清凉感,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春日的气息。
  • 拟人: “日脚迟”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日的宁静。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代表希望与新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海棠: 代表美丽与柔情,象征着春天的繁华。
  • 酴醾: 象征着春天的清新,常与美好相联系。
  • 鸟鸣: 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和节”是什么时候的节日?
    A. 秋季
    B. 春季
    C. 夏季

  2. 诗中提到的“翟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冬天
    B. 代表春天的繁华
    C. 代表秋天的凋零

  3. 诗中“弄水不冰”体现了春天的哪种特征?
    A. 凉爽
    B. 炎热
    C. 寒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描绘春天夜晚的美好,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 王安石《元日》: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新年的喜庆。

诗词对比:

  • 朱自华《春夜喜雨》:描绘春雨来临的美丽,与杨万里的春景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对春天的感慨与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杨万里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辞典》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 浪淘沙 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 浣溪沙 忆闷令 西江月 少年游 虞美人 阮郎归 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蚕到死丝方尽 金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中分 提手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谨终如始 骄主 象耕鸟耘 揆情审势 软叽咯托 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颜面扫地 包含扈的成语 废书而叹 包含榄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鄙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