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56
晓坐西斋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在清晨,我坐在西边的书斋,听见远处的城鼓声阵阵,鸟儿们渐渐飞离树林。柳树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山岩的光线也显示出黎明的到来。我的卧室里有着简单的床榻,灵丹妙药让我在早晨享用。洗漱之后,我心情愉快,神清气爽,点燃香火使心神宁静。公门的事情常常是忙碌的,而我道心的安宁却很容易保持。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号浩然,唐代诗人,初为进士,后任职于各地官府。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
《晓坐西斋》创作于韦应物的隐居生活时期,诗中描绘了他在清晨时分的静谧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晓坐西斋》是一首描写清晨静谧生活的诗,韦应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冬冬城鼓动”以声入手,营造出一种晨曦初现的氛围,接着“稍稍林鸦去”描述了鸟儿的离去,增加了清晨的动感与生命力。
诗中“柳意不胜春”,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岩光已知曙”,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光明的到来和新一天的开始,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希望。
在“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中,诗人强调了简朴的生活和内心的满足,灵药象征着精神的滋养和身体的健康。后面的“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则通过洗漱与焚香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则揭示了诗人对公事的淡然与对道心的坚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描绘清晨的情景,展现了内心的清明与安宁,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冬冬城鼓动”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夜晚的寂静
B. 清晨的鼓声
C. 春天的阳光
“柳意不胜春”中的“柳意”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情感
B. 春天的气息
C. 柳树的颜色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公门”指的是什么?
A. 私事
B. 官场事务
C. 家庭生活
答案:
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情感,但《晓坐西斋》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而《春晓》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