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9
游庐山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五老闲游依舳舻,
碧梯云径好和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
雨过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
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
一听升沉造化炉。
在五老峰的清闲游玩,依靠着小船,
碧绿的梯子和云间的小路真是好走。
云开时,瀑布的影子像千扇门那样悬挂,
雨过后,松林的琴声铺展十里长。
客人往来游玩又得到了什么呢?
僧人说这里的荣辱都无所谓。
从今以后更能领悟逍遥的真谛,
只要一听就能体会到自然的升沉之道。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岳阳楼,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尤其以《岳阳楼记》而闻名。范仲淹的诗词风格多表现出豪放大气,兼有沉郁与清新。
《游庐山》创作于范仲淹游览庐山时,庐山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此诗表达了他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
《游庐山》是一首描绘庐山自然风光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五老闲游”,即在五老峰的清闲游玩,给人以悠然自得的印象。接着“碧梯云径”描绘了庐山的阶梯和小路,展现出自然的优美与宁静。
在“云开瀑影千门挂”一句中,云开时的瀑布仿佛千扇门悬挂在山崖,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冲击。而“雨过松簧十里铺”则通过松树的声音描绘出雨后山间的清新气息,声音如同音乐般悦耳。诗中后半部分的转折,提出了“客爱往来何所得”的反思,质疑游览的意义,并引入僧人的观点,强调在此地荣辱无关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领悟,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范仲淹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推动读者去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色,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倡导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理念。
《游庐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五老闲游依舳舻”中“五老”指的是?
A. 五位老者
B. 五老峰
C. 五个朋友
D. 五个神仙
诗中提到的“荣辱”指的是什么?
A. 财富与贫穷
B. 名声与地位
C. 成败与得失
D. 权力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