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9:07
扫花游 作者:杨无咎
乳莺啭午。好梦初醒小轩清楚。水沈细缕。趁游丝落絮,缓随风舞。罥起春心,又是愁云怨雨。玉人去。遍徙倚旧时,曾并肩处。相望知几许。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捧杯荐俎。记低歌丽曲,共论心素。薄恨斜阳,不道离情最苦。正凝伫。向谯门又催笳鼓。
小黄莺在午后歌唱,梦初醒时小窗明亮清晰。水面上细丝轻沉,随风舞动如飘浮的杨柳絮。春心被牵动,心中又生愁绪和怨恨。那位美人已经离去,四处倚靠着往日的地方,曾经一起走过的地方。相望之间又能知道多少呢?纵然远隔云山,也无法遮住忧愁的路。捧杯敬酒,回忆当年低吟的美曲,共同讨论那份纯真的心情。薄薄的怨恨在斜阳之下,不知离别的情感最为苦痛。正凝神静立,谯门外又催促着号角和鼓声。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相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自然意象,擅长描写春景和离愁,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春日,正值花开时节,诗人借春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爱的追忆与思念。
《扫花游》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愁苦。诗中以“乳莺啭午”开篇,展现出春日的生动气息,接着通过“好梦初醒”描绘出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转向对过往的追忆,尤其是与心爱之人的共同经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中反复出现的“愁云怨雨”意象,寓意着内心深处的愁苦难以释怀,尽管环境美好,但情感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诗人。“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的句子深刻体现了距离并不能减轻思念,反而让情感愈发浓烈。最后,诗人以“向谯门又催笳鼓”结束,似乎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的离别,给人留下深刻的余韵。
整首诗以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爱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美好与愁苦交织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乳莺”象征什么?
诗人对曾经的回忆是如何表达的?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杨无咎的《扫花游》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愁苦,但杨无咎更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