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5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59:30
点绛唇 其三 和向芗林木犀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借问嫦娥,最初是谁在种下那婆娑的树木?
那树在空中露出光辉,果然不比凡间的花儿少。
我却更爱那芗林,仿佛置身于蟾宫之中。
如此清丽,醉看歌舞,皆是在这高寒的地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月亮与自然的崇拜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杨无咎的《点绛唇 其三》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嫦娥与婆娑树的提问,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月亮和自然的深情向往。尤其是“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一句,强调了芗林和蟾宫的相似,既是对高洁境地的渴望,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则通过“醉”字传达了一种陶醉于美好生活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在清冷高远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流露出一种优雅而高远的情感,使读者在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追求超然境界的情感,反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嫦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
C. 财富
答案: A
芗林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凡世的烦恼
B. 理想的栖息地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醉看歌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陶醉与快乐
C. 厌倦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