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点绛唇 其三 和向芗林木犀》

时间: 2025-05-21 00:59:30

诗句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

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

醉看歌舞。

同在高寒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59:30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三 和向芗林木犀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白话文翻译:

借问嫦娥,最初是谁在种下那婆娑的树木?
那树在空中露出光辉,果然不比凡间的花儿少。
我却更爱那芗林,仿佛置身于蟾宫之中。
如此清丽,醉看歌舞,皆是在这高寒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嫦娥:月亮上的仙女,传说中与月亮有关的人物。
  • 婆娑树:形态优美的树,常用来形容舞动的树影。
  • 芗林:指香气四溢的树林,象征美好的环境。
  • 蟾宫:指月亮中的宫殿,寓意美好而高洁的境地。
  • 清如许: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源于古代神话,嫦娥因吞下不死药飞向月宫,象征着孤独与理想的追求。
  • 蟾宫: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月亮与自然的崇拜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杨无咎的《点绛唇 其三》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嫦娥与婆娑树的提问,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月亮和自然的深情向往。尤其是“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一句,强调了芗林和蟾宫的相似,既是对高洁境地的渴望,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则通过“醉”字传达了一种陶醉于美好生活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在清冷高远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流露出一种优雅而高远的情感,使读者在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这里提到嫦娥,带有神秘色彩,提问的方式引发对自然的思考。
  •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强调月亮下的树木之美,光辉闪烁,超越了凡间花卉。
  •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表达了对芗林的深厚情感,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
  •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最后的意象中,清澈的环境与欢快的歌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芗林比作蟾宫,表述理想的境地。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加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追求超然境界的情感,反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嫦娥:象征孤独与理想。
  • 婆娑树:象征优雅和美。
  • 芗林:象征自然的芬芳与美好。
  • 蟾宫:象征高洁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嫦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
    C. 财富
    答案: A

  2. 芗林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凡世的烦恼
    B. 理想的栖息地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醉看歌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陶醉与快乐
    C. 厌倦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融合。
  • 《水调歌头》苏轼: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点绛唇 其三》:两者均描绘了月亮及其带来的情感,但李白更显豪放,而杨无咎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杨无咎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卖花声 见月有怀 卖花声 春晚,和纪伯紫韵 卖花声 新晴,次韵 卖花声 绿蝴蝶 卖花声 卖花声 黄荛圃主政购得宋刊《唐女郎鱼玄机集》,嘱予题词 卖花声二首 其二 卖花声二首 其一 卖花声 次王浚川韵 卖花声 新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烟霞成癖 兄弟阋于墙 一笔勾倒 食字旁的字 繿縿 私字儿的字 幺字旁的字 菩萨蛮 层崖峭壁 时行病 蜚瓦拔木 完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厂字头的字 齐制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