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3
落尽樱桃,万点花飞一片。
绣窗闲初停针线。
无情蜂蝶,争趁芳尘软。
下香阶,欲扶还倦。
游丝飞絮,好任东风吹转。
恨垂杨空庭又晚。
遥山暮雨,泪染春江面。
倚妆楼,罗帷频捲。
樱桃花落尽了,万点花瓣随风飞舞。
在绣窗前,闲暇时停下了针线。
无情的蜂蝶,争着趁着这柔软的芳尘。
走下香阶,想扶起倦意,却又感到疲倦。
游丝和飞絮,任凭东风自由地吹动。
恨只恨垂柳空庭又是深秋。
远山在暮雨中,泪水染湿了春江的水面。
倚着妆楼,罗帷频频卷起。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诗风婉约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其作品常融入细腻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卖花声 春晚》是董元恺在春天时节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凄凉,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午后独坐窗前的情景,情感深邃而细腻。诗的开头描绘樱桃花的凋零,万点花瓣在空中飘舞,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接着,诗人通过女子的闲适与疲倦,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无情的蜂蝶争相前来,似乎在嘲笑她的孤独,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心情。
诗中“游丝飞絮”与“恨垂杨”相映成趣,既展现了春风的柔美,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诗的最后两句,女子在楼台上频频卷帷,似乎在追忆往昔,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倍感孤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惆怅交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比喻(如“游丝飞絮”)、拟人(如“无情蜂蝶”)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惆怅,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樱桃”象征着什么?
“游丝飞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倚妆楼,罗帷频捲”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董元恺的《卖花声 春晚》更注重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强调女性的思念与情感的纠结。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董元恺的《卖花声 春晚》,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与美丽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