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9:51
卖花声 鹧鸪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两两对啼闲。声似人蛮。
多情唤得玉骢还。
何处春深行不得,楚水吴山。
南翥向梅关。苦竹丛间。
隋阳不似北禽寒,
衔叶未教霜露湿,
日映花斑。
两只鹧鸪在悠闲地对啼,声音听起来像是人声在呼唤。
多情的心里呼唤着那匹美丽的骏马回到身边。
哪里有春天的深处让我去游荡呢?楚水吴山美景在望。
南飞的鸟儿朝梅关飞去,苦竹丛中栖息。
阳光下的鸟儿不像北方的鸟那样寒冷,
衔着叶子却还未让霜露沾湿,
阳光照映下花朵斑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1620),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卖花声 鹧鸪》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便用“啼闲”描绘了鹧鸪悠然自得的状态,似乎暗示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借助骏马的意象,表达了对亲情或友情的追忆与期待,体现了一种情感的深度。
诗中的“楚水吴山”一词,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更隐喻了对故乡的思念。南飞的鸟儿朝梅关飞去,给人一种自由与希望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结尾提到阳光照射下的花朵,既是对自然生机的赞美,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细腻,情感上深邃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两两对啼闲”是指什么?
A. 两只鸟悠闲地鸣叫
B. 两个朋友闲聊
C. 两个孩子玩耍
“楚水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北方的寒冷
B. 江南的美景
C. 战争的悲惨
诗中提到的“玉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匹马
C. 一种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屈大均的《卖花声 鹧鸪》相比,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多地集中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上,而屈大均则强调了人情与自然的结合。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