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3:08
卖花声 寄心与
作者: 郑元昭 〔清代〕
檐雨滴宵寒。梦醒更阑。
罗襟积泪未曾干。怪是夭桃红未减,瘦了栏杆。
燕语自梁间。为底喃喃。
篝灯挂壁穗红残。遥数征帆江上叶,摇过何山。
夜雨滴落,寒气袭人。梦醒时分,已是深夜。
衣襟上泪痕未干,令人奇怪的是那夭桃的红色依旧鲜艳,栏杆却显得瘦弱。
燕子在梁间低语,似在细语喃喃。
篝火灯挂在墙壁上,红色的灯芯已经残余。远远数着江上的征帆,摇曳着驶过何山。
作者介绍:郑元昭,清代诗人,擅长词作,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现实,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此时的诗人或许正经历着离别与思念之苦,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
《卖花声 寄心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寒冷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檐雨滴宵寒”,直接营造出一种凄冷的环境,反映了诗人的心境。梦醒时分,泪水未干的衣襟让人感受到一份深切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失去的痛苦。
“夭桃红未减,瘦了栏杆”,这一句通过对比表现出青春与衰老的对立,桃花的红艳象征着逝去的美好,而栏杆的瘦弱则暗示着无奈的现实。接下来的“燕语自梁间”,燕子的低语给人带来了一丝温暖,似乎是在为孤独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最后两个句子描绘了江上的征帆,构建出一个遥远的思念场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惦念,展示了他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情感细腻而深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青春、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青春和美丽?
A. 瘦了栏杆
B. 夭桃
C. 篝灯
D. 燕语
诗中“梦醒更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安慰
诗中的“篝灯挂壁穗红残”所表达的意象主要代表:
A. 冷漠
B. 温暖的回忆
C. 失去的青春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