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时间: 2025-05-17 17:13:59

诗句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7:13:59

原文展示

吴文英的《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灯花已悄然绽放,夜深时檐下的影子仿佛琵琶在低声吟唱。越国的美女在青色的镜子中洗去脸上的红尘,山间的女子如同秦国的眉目般妩媚。金色的茸草与翠绿的田畦交错,认得那座城市的阴影,那里是我春耕的旧地。晚上的舂米声响起,新米的香气随稀疏的烟雾弥漫在林间。清脆的磬声在风中响起,仿佛海底的芙蓉花正在袅袅升起。阿香在秋梦中娇声啼哭,玉女传递着幽静的素雅。人驾着梅花小舟尚未渡过河流,试图在梧桐树下聊聊分餐的事。采菱的曲调别具一格,希望能留住蓬莱的景致,霎时云雾便消散了。

注释

  • 灯花:指秋季的灯烛或灯光。
  • 檐影:屋檐投射的影子。
  • 琵琶语:琵琶的声音,象征音乐的柔美。
  • 越娥:越国的女子,常用以形容美丽的女子。
  • 青镜:青色的镜子,象征清新雅致的美。
  • 金茸翠亩:金色的茸草与翠绿的田地,描绘自然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元之,宋代词人,淳熙年间人,擅长词作,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创作于秋季,诗人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越国文化和美人形象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观察与感悟。首句“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便以灯花和檐影构建了一个温馨而又略显孤寂的场景,夜的寂静与琵琶的低语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描写中,越娥的清雅与山斗的妩媚相得益彰,突显了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词中对乡土的熟悉感,尤其是“认城阴春耕旧处”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新稻的香气与晚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面,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诗的后半部分,阿香的娇啼和玉女的幽素传递出一种柔和而又淡雅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清磬、芙蓉等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深化了诗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入灯花:秋天的气息已经渗入灯光之中,暗示季节的变迁。
  • 夜深檐影琵琶语:夜深时,檐下的影子与琵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越娥青镜洗红埃:越国的美女在青镜前洗去脸上的红尘,象征着美与纯洁。
  • 山斗秦眉妩:山中女子的眉目如同秦国的美女,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之美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花比作秋天的象征,创造出一种温馨的意境。
  • 拟人:将檐影赋予了琵琶的声音,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如“金茸翠亩”与“晚舂相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细腻感受,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哲思,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花:象征温暖与希望。
  • 琵琶:代表音乐与柔情。
  • 越娥:象征美丽与优雅。
  • 新稻:象征丰收与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灯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秋天的温暖
    • C. 春天的生机
    • D. 夏天的热烈
  2. “越娥青镜洗红埃”中“红埃”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容颜
    • B. 生活的尘埃
    • C. 过往的回忆
    • D. 自然的景色
  3. 诗歌中表达了对哪个季节的情感?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吴文英与李清照

吴文英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描写和温柔的情感著称,而李清照的词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与细腻的心理描写。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婉约风格,但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李清照常常通过个人的情感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而吴文英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描绘来传递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雁过妆楼 其二 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惜红衣(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重来伤今感昔,聊以咏怀) 点绛唇·时霎清明 荔枝香近·七夕 绕佛阁(赠郭季隐) 三姝媚 祝英台近(饯陈少逸被仓台檄行部)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绛都春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集灵宫 家器 齲字旁的字 尊卑有伦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饮啖兼人 包含翘的成语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病字头的字 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骥结尾的成语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思过半矣 不乏其人 釆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又字旁的字 千载一合 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泰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