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19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白话文翻译: 在道路旁,有一棵古老的大松树,高高地拂过云端。是谁曾经剖开树心,取走光明?告诉过往的人们,必须爱护它。在霜雪的季节里,可以看到它长久地屹立不倒。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腊月二十二日渡湘江,登上道乡台后,夜晚归途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老松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过往行人应爱护自然环境的劝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旁老松的形象,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雄姿,以及在雪霜时节依然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中的“刳心取明”一句,既是对古人求知精神的赞美,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探索和追求。最后两句“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则是对过往行人的劝诫,强调了爱护自然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张栻理学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劝诫人们爱护自然环境。通过老松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坚持不懈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刳心取明”比喻什么? A. 古人求知的精神 B. 松树的生长过程 C. 自然环境的破坏 答案:A
诗中的“雪霜时节看长身”表达了什么? A. 松树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 B. 松树的生长速度 C. 松树的美丽外观 答案:A
诗中的“说与往来须爱护”是对谁的劝诫? A. 古人 B. 过往行人 C. 自然环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