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时间: 2025-07-27 11:30:05

诗句

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

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30:05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白话文翻译: 在道路旁,有一棵古老的大松树,高高地拂过云端。是谁曾经剖开树心,取走光明?告诉过往的人们,必须爱护它。在霜雪的季节里,可以看到它长久地屹立不倒。

注释:

  • 道旁老松:指路边的古老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高拂云:形容松树极高,仿佛能触及云端。
  • 刳心取明:比喻古人为了求知或明理,不惜剖开事物表面,深入探究。
  • 彼何人:指那位剖开松树心的人,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智者或学者。
  • 往来:指过往的行人。
  • 雪霜时节:指寒冷的冬季,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长身:指松树长久地屹立不倒,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腊月二十二日渡湘江,登上道乡台后,夜晚归途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老松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过往行人应爱护自然环境的劝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旁老松的形象,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雄姿,以及在雪霜时节依然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中的“刳心取明”一句,既是对古人求知精神的赞美,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探索和追求。最后两句“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则是对过往行人的劝诫,强调了爱护自然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张栻理学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旁老松高拂云:描绘老松的高大形象,象征坚韧和长寿。
  2. 刳心取明彼何人:比喻古人为了求知或明理,不惜剖开事物表面,深入探究。
  3. 说与往来须爱护:劝诫过往行人应爱护自然环境。
  4. 雪霜时节看长身: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展现松树长久屹立不倒的品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高拂云”比喻松树的高大,通过“刳心取明”比喻古人求知的精神。
  • 拟人: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劝诫人们爱护自然环境。通过老松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坚持不懈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怀。

意象分析:

  • 老松:象征坚韧和长寿,是诗中的主要意象。
  • 高拂云:形容松树极高,象征追求高远的精神。
  • 刳心取明:比喻古人求知的精神,象征深入探究的品质。
  • 雪霜时节: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展现松树的坚韧不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刳心取明”比喻什么? A. 古人求知的精神 B. 松树的生长过程 C. 自然环境的破坏 答案:A

  2. 诗中的“雪霜时节看长身”表达了什么? A. 松树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 B. 松树的生长速度 C. 松树的美丽外观 答案:A

  3. 诗中的“说与往来须爱护”是对谁的劝诫? A. 古人 B. 过往行人 C. 自然环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学问的追求和坚持。
  • 吕祖谦的《题松》: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坚韧不拔的品质。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与吕祖谦的《题松》:两者都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坚韧不拔的品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钓矶 途中杂题六首 挽汪义源舍人二首 访韦丈叔能于严州西溪门外 孤雁三首 送智门祥师便呈斯远兄 途中杂题六首 其二 龙游道中三首 其三 寄徐季益四首 初六日阻风新淦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间字里 爿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吃喝玩乐 承授 麾之即去 结歡 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私废公 矢字旁的字 栖栖默默 邑字旁的字 一川风月 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古黄 官不威,牙爪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