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归云庵壁》

时间: 2025-04-26 03:09:13

诗句

老来林下养闲躯,茅屋清虚蚊蚋无。

一径松虱何处起,入松穿竹两三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13

原文展示:

老来林下养闲躯,
茅屋清虚蚊蚋无。
一径松虱何处起,
入松穿竹两三株。

白话文翻译:

老来在林下修养闲适的身躯,
茅草屋里清静虚无,蚊虫也没有。
一条小路上,松树下的虱子不知道从何而起,
穿过松林和竹子,只有两三株。

注释:

  • 老来:指年老时,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林下:树林之下,寓意自然环境。
  • 闲躯:指悠闲自在的身体。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
  • 清虚:清静而空虚,形容环境的宁静。
  • 蚊蚋无:没有蚊虫,表现环境的安宁。
  • 一径:一条小路,象征生活的道路。
  • 松虱:松树上的虱子,可能暗指烦恼。
  • 入松穿竹:穿越松林和竹林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茅屋”和“林下”的意象常见于隐士生活的描写,体现了道家和隐士文化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端是宋代的一位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促使许多文人选择隐居生活。此诗反映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理念。诗的开头“老来林下养闲躯”,用平静的语气介绍了隐者老年的生活,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接着“茅屋清虚蚊蚋无”,通过描写环境的清幽,体现出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强调了在清静环境中得到的安宁与舒适。

“一径松虱何处起”,此句通过松树下的虱子引出隐者内心的细微感受,虽是小事却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清幽。最后一句“入松穿竹两三株”,则描绘了隐者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状态,也传达了人生态度,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来林下养闲躯:描绘老年人在林中修养身心,暗含对人生的反思。
  2. 茅屋清虚蚊蚋无:环境的清静与宁和,反映出隐者的恬淡生活。
  3. 一径松虱何处起:思考生活中的烦恼与细微的困扰。
  4. 入松穿竹两三株:表现隐者在自然中的悠闲行走,细腻地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虱”喻指生活中的烦恼。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茅屋、松树、竹林等意象构成了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人生的淡泊情怀,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体现出对世俗浮华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茅屋:象征简朴与自然的融合。
  • 松树: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代表隐者的坚守。
  • 竹林:象征高洁与虚心,表现出隐者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来林下”的意思是: A. 在林中生活的年轻人
    B. 年老时在树林下修养
    C. 在城市中生活的老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茅屋”主要意指: A. 豪华的建筑
    B. 简朴的居所
    C. 商业建筑
    答案:B

  3. “一径松虱何处起”中“虱”指: A. 生活的烦恼
    B. 一种小虫
    C. 一种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注重描绘秋天的景色,而释净端则强调生活的恬淡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里人送芍药用韵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次韵娑罗花 发阆州 其二 食菜 至节前一日游汪茫田 用韵答游司直见寄 送秦祠监还蜀二首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贵妃阁 山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密径 龙拿虎掷 按步就班 半仙戏 訾相 覆公折足 鸟字旁的字 清疆 包含捩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缧绁之忧 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殷民 日不我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