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台山杂吟》

时间: 2025-04-26 04:21:19

诗句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19

原文展示: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白话文翻译:

狂风猛烈,吹散了阴霾,阳光明媚,四周的天空显得格外开阔。
这台山的真面目真美好,怎么能让坡老(指诗人李白)没有来过这里呢?

注释:

  • 颠风:猛烈的风,形容风势之强。
  • 作力扫阴霾:发挥力量,扫除阴云,形容风的力量能够驱散云雾。
  • 白日青天:明亮的白天和湛蓝的天空,象征晴朗的天气。
  • 台山:指台山,位于中国南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坡老:指唐代诗人李白,因其号“青莲居士”常被称为“坡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坡老”即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情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此诗提到的台山,可能是暗指李白未曾到过的地方,反映出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山人”,元代诗人及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和山水为主,传递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是在元好问游览台山时写的,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名人的怀念。台山作为风景名胜,常吸引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诗中流露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台山杂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台山的美丽与气势。诗开头以“颠风作力扫阴霾”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展现了风的力量,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白日青天四望开”更是通过光明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明朗的心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宽广与自由。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台山的赞美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最后一句“争教坡老不曾来”则反映出作者对李白的钦佩与敬仰,似乎在感叹:这样美丽的地方,竟然没有李白这样的诗人到此游览,实在是遗憾。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形象地展示了风的力量和晴朗的天空。
    • 第二联“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则表达了作者对台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李白未曾造访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风以“作力”的能力,强调风的强劲。
    • 对仗工整,形成了鲜明的景象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历史人杰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颠风:象征着力量与变化。
  • 白日青天:象征着光明、希望与开阔。
  • 台山:代表自然的壮美与人文的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颠风”指的是什么?

    • A. 温和的风
    • B. 猛烈的风
    • C. 和风细雨
  2. “坡老”指的是哪位著名的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3.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 A. 下雨的天
    • B. 风和日丽的天空
    • C. 烈日炎炎的夏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对比元好问的《台山杂吟》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元好问则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元好问研究》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儿弯弯照九州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春日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梅花绝句·其一 樵夫 池州翠微亭 春日 城南 戏答元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遁迹潜形 包含蒸的成语 斤字旁的字 专案 克尽厥职 体骸 四点底的字 包含判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无边苦海 毋字旁的字 宵小之徒 字典 猫鼠同乳 尢字旁的字 包含沥的词语有哪些 枕琴 合宴 包含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