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25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25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在泰和年间,大名民家中,有小儿女因私情不如意而投水自尽,官府查无踪迹。后来,有人踏藕得到了两具尸体,衣物仍可辨认,事情得以揭露。这一年,这片池塘的荷花盛开,没有一朵是并蒂的。沁水梁国的录事判官李用章曾对此事做过记载。这首曲子是以乐府的《双蕖怨命》为主题,表达了五色灵芝的美好,香气透入九窍,令人神往,春天的情感在心中波动。问莲根有多少丝线,莲心又是为了谁而苦?双花相对,娇羞相望,不过是旧时人家的儿女。天意已然如此。何必让白头时分生死离别在鸳鸯浦?夕阳下无言。算了,谢客在烟雾中,湘妃在江上,也并非是断肠之地。香奁里的梦,仍在灵芝和瑞露之中。人间的变迁,令人感慨古今。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依在,幽深的恨意绝不埋于黄土之下。相思树,岁月流转,却无缘被西风所误。兰舟少住,怕再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在风雨之中。
元好问,字子华,号天池,金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尤以词作见长。他的词风受宋词影响,常常在情感的表达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此诗作于金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无奈。诗中提到的自杀事件,暗示了年轻人在感情上的困惑与挣扎,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传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诗中以莲花和荷花为主要意象,象征纯洁与美好,然而在诗人笔下,这些美好的象征却又掺杂了悲伤与遗憾。开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揭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无奈,接着通过对莲根与莲心的提问,表达了对情感的思索。
整首词的情感贯穿始终,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在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时,却又不免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一句,展示了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情感依然存在,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情感的永恒。
通过对不同意象的交织使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深切的共鸣。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体现了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莲心”是用来象征什么?
“海枯石烂情缘在”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天已许”暗示了什么?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与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探讨了爱情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但元好问的词更加强调了对情感的执着,而李煜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失去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