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1:55
宿平遥集福寺
作者: 刘涛 〔金朝〕
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
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
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
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安静的僧人和悠长的白天让人感到舒适。在早晨的雨水滋润下,燕子在泥土中飞舞;傍晚的微风中,花蕊散发出香气。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激起了诗兴,但心中的忧愁又缠绕着他。若是青奴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便能为我送来这窗前的清凉。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宁静的寺院和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思索。诗中“青奴”一词,可能指代自然界的小动物,亦可看作是一种对自然的拟人化,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刘涛,金朝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
《宿平遥集福寺》作于寺院之中,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此处寻找心灵的宁静,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宿平遥集福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便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寺院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流露出内心的忧愁:“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却被愁苦纠缠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则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渴望自然中的存在能够带来一丝清凉,缓解内心的烦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在美好景致中的思考与忧愁,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院僻和僧静”中的“僧”指的是:
A. 像僧人一样的人
B. 寺院中的僧侣
C. 一种修行的状态
D. 诗人的朋友
“燕泥朝雨淖”中的“泥”主要指的是:
A. 泥土
B. 雨水
C. 燕子的巢
D. 花朵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失落
对比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刘涛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