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平遥集福寺》

时间: 2025-04-24 18:11:55

诗句

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

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

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

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1:55

原文展示

宿平遥集福寺
作者: 刘涛 〔金朝〕

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
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
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
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安静的僧人和悠长的白天让人感到舒适。在早晨的雨水滋润下,燕子在泥土中飞舞;傍晚的微风中,花蕊散发出香气。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激起了诗兴,但心中的忧愁又缠绕着他。若是青奴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便能为我送来这窗前的清凉。


注释

  • 院僻:指院落偏僻,安静。
  • 和僧静:与僧人一起静谧。
  • 门閒:门口闲适。
  • 燕泥:燕子在泥土中的活动,描绘了生动的场景。
  • 朝雨淖:早上的雨水使泥土湿润。
  • 蝶蕊:指花蕊,吸引蝴蝶。
  • 晚风香:晚风带来的花香。
  • 野兴:自然的兴致。
  • 煎诗思: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乾愁:心中的忧愁。
  • 青奴:指青色的仆人,可能是意指自然中的小动物。
  • 莫窗凉:希望能带来窗前的凉意。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宁静的寺院和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思索。诗中“青奴”一词,可能指代自然界的小动物,亦可看作是一种对自然的拟人化,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涛,金朝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

创作背景

《宿平遥集福寺》作于寺院之中,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此处寻找心灵的宁静,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诗歌鉴赏

《宿平遥集福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便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寺院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流露出内心的忧愁:“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却被愁苦纠缠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则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渴望自然中的存在能够带来一丝清凉,缓解内心的烦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院僻和僧静:描绘寺院的安静,突显出环境的恬淡。
  2. 门閒与昼长:门口悠闲,白天显得格外长久,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3. 燕泥朝雨淖:早晨的雨水滋润了泥土,吸引燕子在此活动,展现自然生机。
  4. 蝶蕊晚风香:傍晚微风中,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气氛。
  5. 野兴煎诗思:自然的美好激起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6. 乾愁绕客肠:心中的忧愁缠绕着他,形成内心的矛盾。
  7. 青奴如解事:希望自然中的存在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
  8. 供我莫窗凉:渴望得到一丝清凉,缓解内心的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如“青奴如解事”,将自然界的小动物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如“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在美好景致中的思考与忧愁,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院落:象征安静与隐逸的生活。
  2. 燕子:代表生机、活力和春天的到来。
  3. 花蕊:象征美好与浪漫。
  4. 清凉: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院僻和僧静”中的“僧”指的是: A. 像僧人一样的人
    B. 寺院中的僧侣
    C. 一种修行的状态
    D. 诗人的朋友

  2. “燕泥朝雨淖”中的“泥”主要指的是: A. 泥土
    B. 雨水
    C. 燕子的巢
    D. 花朵

  3.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刘涛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涛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看人取木绵 啄木吟 种柳 照镜辞 赠隐者 赠戴石屏 隐逸 一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殳字旁的字 蓇葐 局方 桀纣 南去北来 力殚财竭 骨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赤心奉国 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计相 众星拱月 口无择言 月字旁的字 知安忘危 包含像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