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55:36
处士坟三尺,吴山松万株。
空馀著书业,不见炼丹炉。
道古言难合,年高势最孤。
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
这位隐士的坟墓只有三尺高,而吴山上的松树则有万株之多。
他所留下的只是著书立说的事业,却看不到炼丹的炉火。
古老的道理和话语难以契合,如今年纪已高,地位却最为孤独。
盛世的礼乐齐备,但却没有地方可以施展真正的儒家学问。
作者介绍:
刘涛,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隐士生活和道家思想,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的时期,但作者却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和对儒家理想的无奈,反映出他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坟墓与自然环境,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诗中的“处士坟三尺”不仅仅是对逝去的隐士的追忆,也反映了作者对隐士低调生活的敬重。在繁茂的松树映衬下,这样的坟墓显得格外孤独,突显出隐士的渺小与无奈。
接下来的“空馀著书业,不见炼丹炉”一联,表达了隐士的学问虽然丰厚,却无法与世俗的追求相结合,暗示了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隐士的著作虽然留下,但终究无法改变世人对名利的追求。
最后两句“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则更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孤独和无奈。即便在盛世,真正的儒家学问依然没有施展的舞台,体现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隐士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儒家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揭示了在繁华的背后,真正的学问与理想往往被忽视和孤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盛朝礼乐备”是指什么?
诗中“无处用真儒”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涛的《处士林知墓》更加强调了隐士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了归隐后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不同的隐士理念。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处士林知墓》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