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08
癸巳除夜
鼎定周元重,薪安汉已然。
不随南渡马,虚泛北归船。
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
尘埃嗟落泊,光景强留连。
往事青灯里,浮生白发前。
更残钟未动,犹属出京年。
癸巳年的除夕夜,鼎的稳定象征着周朝的重兴,薪火相传的安定已是汉朝的旧景。
不再随南渡的骏马,空荡荡地漂泊着北归的船只。
身体像枯蝉一样化为虚无,心却争着像兔子那样迅速逃离。
面对尘埃的落泊,感叹光阴的无情留连。
往事在青灯下回忆,浮生在白发前显得苍老。
更何况钟声尚未响起,这一年又将过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金代诗人,字太虚,号天池,擅长诗词,尤以古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融汇个人情感与历史哲思,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癸巳年除夕,正值岁末年初,诗人借此时机表达对往事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癸巳除夜》是一首感怀岁月流逝、对往事追忆的诗作。诗中通过“鼎”“薪”“马”“船”等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首句“鼎定周元重”以古代器具象征国家的稳定,暗示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接下来的“薪安汉已然”,则带出历史的沧桑,强调时光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
诗中的“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则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意义似乎在不断消逝,而“尘埃嗟落泊”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奈感。诗人对往事的思考在“往事青灯里”中得以体现,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惆怅。
最后,“更残钟未动,犹属出京年”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繁忙,告诫人们珍惜当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鼎定周元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身并枯蜩化”中的“枯蜩”象征了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