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4-26 03:44:08

诗句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歌慷慨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08

原文展示: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歌慷慨人争和,
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
只有尊前似少年。

白话文翻译:

我本饮量平常,却偏生兴致勃勃。
留恋眼前的光景,珍惜这欢愉的缘分。
悲歌慷慨,大家争着唱和,
我醉墨淋漓,自己笑得傻乎乎。
画中有麟阁,祖生的鞭子。
喝酒花了不少钱,常常是我负担。
老了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消磨殆尽,
唯有在酒杯前,依然像个年轻人。

注释:

  • 饮量:指饮酒的能力。
  • 光景:指眼前的美好时光。
  • 悲歌慷慨:形容歌声悲切而豪迈。
  • 淋漓:形容写字或绘画时流畅而生动。
  • 麟阁: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美好和吉祥。
  • 祖生:指祖辈,或用作称呼。
  • 拍浮:指在水面漂浮,亦引申为花钱的行为。

典故解析:

“麟阁”出自中国古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象征着高雅和吉祥。该诗中提到的“祖生鞭”可能指的是祖辈的教诲或传承,寓意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半山,金朝著名诗人和词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词作。元好问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结合历史背景,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作于金朝时期,正值战乱和动荡的年代。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短暂,表达了对欢愉时刻的珍惜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极具个人色彩的抒情诗,诗人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头两句,诗人自谦饮量平常,却在欢聚中兴致盎然,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诗人与友人共唱悲歌,虽有悲切之情,却在醉墨淋漓中找到自我解嘲的乐趣。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和深邃。

中间的“麟阁画,祖生鞭”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使年老,诗人仍希望在酒前重拾年轻时的那份自由与洒脱,显示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最后两句,直面人生的消磨与衰老,却以酒杯前的年轻心态作为反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饮量平常发兴偏:诗人自谦饮酒能力一般,但却常常兴致勃勃。
  2. 留连光景惜欢缘: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快乐的渴望。
  3. 悲歌慷慨人争和:在悲伤的歌曲中,大家争着和唱,表现出人们对情感的共鸣。
  4. 醉墨淋漓自笑颠:醉酒后,诗人笔墨流畅,甚至自嘲,显示出一种放松与洒脱。
  5. 麟阁画,祖生鞭:用典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怀念过去的教诲。
  6. 拍浮多负酒家钱:喝酒时花费不菲,暗示对欢乐代价的思考。
  7. 老来事事消磨尽:随着年纪增长,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会消逝。
  8. 只有尊前似少年:在酒杯前,依然能感受到年轻的心态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与人生联系,表现出生活的多彩和复杂。
  • 对仗:如“饮量平常”与“留连光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醉墨淋漓”,强调情感的强烈与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年轻状态的追求。诗人通过酒来反思人生,表现出一种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饮酒:象征欢愉与交友,代表生活中的乐趣。
  • 光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悲歌:象征对人生苦难的感悟与反思。
  • 醉墨:代表创作的灵感与思想的自由。
  • 酒杯:象征对生活的态度,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热爱与珍惜
    C. 仅仅为了解愁

  2. “麟阁画,祖生鞭”中的“麟阁”象征: A. 传统文化
    B. 战争
    C. 孤独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生活的珍惜与思考
    C. 对亲情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 苏轼的《水调歌头》: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白的饮酒诗歌,李白常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而元好问则更加细腻与深沉。
  • 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李白偏向于逃避与超脱,而元好问则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与珍惜。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武 约漕使泛舟东郊坐客十人分韵得江字 和崔侍郎送行诗韵 次壁间韵题怀巡道上三州三氏亭六言二首 送高才卿出守嘉定 送杨尚书知沪洲 次韵黄侍郎海棠花下怯黄昏七绝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 十二月十七日宰执率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字旁的字 气重 好意思 木本之谊 鬥字旁的字 活劳动 安土重迁 一字旁的字 蜕留 尢字旁的字 偏精 身当矢石 立于不败之地 拑口禁语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