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

时间: 2025-04-26 03:54:18

诗句

东园歌管日相娱。

佳酿出兵厨。

陶写在桑榆。

便鹤到、扬州未如。

欹红浓露,绿阴清吹,长□下楼居。

高枕即吾庐。

更何待、将宫报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18

原文展示:

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
作者: 元好问

东园歌管日相娱。
佳酿出兵厨。
陶写在桑榆。
便鹤到扬州未如。
欹红浓露,绿阴清吹,
长下楼居。
高枕即吾庐。
更何待将宫报书。


白话文翻译:

在东园中,歌声和乐器伴随着阳光欢快地响起。
美酒从厨房盛出,
陶渊明的诗意在晚霞中描绘。
与其说白鹤飞到扬州,不如说这里的美好。
红花上凝聚着浓露,绿荫下微风轻拂,
我常常在楼上悠然居住。
高枕无忧便是我的家。
我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等着宫中传来的书信?


注释:

  • 东园:指东边的花园,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雅致。
  • 歌管:指乐器和歌声,表达欢乐的气氛。
  • 佳酿:美酒,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饮品。
  • 陶写:寓意陶渊明的诗歌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扬州: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着繁华与美丽。
  • 欹红浓露:指红花上的露水,描绘清晨的美景。
  • 高枕:形容高枕无忧,生活的安逸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阴,元代著名诗人、文人,擅长诗词,尤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荡,作者借助自然景色与甜美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作,展现出元好问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词的开头以“东园歌管日相娱”揭开了欢乐的序幕,描绘出在阳光照耀下的花园中,音乐和欢声笑语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佳酿出兵厨”,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场景,表现出美酒与美食的诱惑,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作者通过“陶写在桑榆”提及陶渊明,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便鹤到扬州未如”则体现了对繁华与名利的轻视,表达出一种更为深远的生活哲学,似乎与其追求浮华,不如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欹红浓露,绿阴清吹”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境,表现出作者对春夏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最后一句“更何待将宫报书”则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期盼的态度,似乎在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满足,无需再向外界寻求认可与期望。

整首词通过美好的意象,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园歌管日相娱:描绘东园内热闹的音乐与阳光,体现欢乐的氛围。
  2. 佳酿出兵厨:美酒从厨房中端出,增添生活的乐趣。
  3. 陶写在桑榆:引入陶渊明,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便鹤到扬州未如:强调与其追求外在的繁华,不如享受眼前的美好。
  5. 欹红浓露,绿阴清吹: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恬静的生活情境。
  6. 长下楼居:表达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7. 高枕即吾庐:高枕无忧,体现安逸与自在。
  8. 更何待将宫报书:无所期待,强调对现状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浓露,绿阴清吹”,通过对偶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美好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赋予其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和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园:象征着生命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好。
  • 歌管:象征着欢乐与艺术的结合。
  • 佳酿:代表着生活的享受与美好。
  • 红浓露:象征着清晨的生机与美丽。
  • 绿阴:代表着自然的庇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东园中有哪些元素构成了快乐的氛围?

    • A. 酒与歌声
    • B. 战争与悲伤
    • C. 书信与宫廷
    • D. 风与雨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陶写在桑榆”,陶指的是_____(人名)提倡的生活方式。

  3. 判断题:诗人对扬州的美丽持有向往的态度。 (对/错)

答案

  1. A
  2.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饮酒》:陶渊明的诗,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自在。

诗词对比

  • 元好问 vs 陶渊明:元好问在诗中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生活的哲理展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陶渊明则通过更为直接的隐逸表达,强调对自然的崇尚与对名利的超脱。两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背景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 清明前二日,买舟祭扫,即事感赋 临江仙 白荷 临江仙 暑中卧病,案上丛兰盛发,赋寄二萧 临江仙 舟中 临江仙 云阳道中 临江仙 临江仙 示众 临江仙 六月八日昧旦赋呈李文院长 临江仙 江亭和子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雷惊电绕 攴字旁的字 性命交关 耳字旁的字 顶踵尽捐 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南公 枯僧 负俗之讥 齿字旁的字 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听选 令不虚行 火烧火燎 理职 角字旁的字 包含枚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