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06
原文展示:
石枕藤床一榻低,
觉来还自日沈西。
白云堆里翻身转,
一曲渔歌在碧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诗人躺在低矮的藤床上,头枕在石枕上,刚刚醒来时,太阳已经落下西山。白云在空中悠然飘动,诗人翻身时,耳边传来清脆的渔歌,伴随着碧绿的溪水,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净端,宋代僧人,精通诗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体现了佛教的禅意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或许写于僧人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简单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午后时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石枕”和“藤床”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睡眠环境,表现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醒来时发现“日沈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日常生活的简单。最后两句则通过“白云”和“渔歌”的意象,增添了自然的动感与生活的乐趣,展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
整首诗色彩柔和,意境清新,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渔歌的出现更增添了生动的气息,仿佛让人听到了那清脆的歌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悠闲而自在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A. 木头
B. 石头
C. 竹子
D. 铜
诗人醒来时,日头处于什么状态?
A. 正午
B. 清晨
C. 黄昏
D. 夜晚
诗中提到的“渔歌”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渔民的生活
C. 城市的喧哗
D. 自然的凶险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时的不同侧重点,体现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