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1:44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
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孙。
幼而善画,既长,读庄、老,喜之,遂为道士,赐号妙应,事母以孝谨闻。
其写真,盖妙绝一时云。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乐天为翰林学士,奉诏写真集贤院。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44
(原文内容省略)
这首诗是赠送给李道士的,李君宗是景祐年间的良吏,曾守汉州。有一位道士尹可元,精于绘画,但因一件过失而被判死刑。李君宗为他缓解了刑罚,并在赦令下达后让他免于死刑。尹可元在世时已八十一岁,曾发誓如果死后能够复生,一定会成为李氏家族的儿子来报恩。尹可元去世二十多年后,李君子的妻子梦见他来到家中,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得柔,幼名蜀孙。他从小便擅长画画,长大后喜爱读庄子的书,后来成为道士,号称妙应,事母以孝,名声远扬。他的画技可以称得上是绝世之作。世人只知曹将军的画,岂知虎头的画也不逊色。腰间的华丽羽毛并不算什么,脸上的三根胡须更是充满灵气。可元生前曾调侃那些公子哥,戏谑他们在岩石中玩耍。如今教导后世道士,穿着黄冠,青鞋在云水间游玩。千年之后,祖先守着这道门,心念之中依旧是李耳的后代。香火的旧缘何时才能了结,丹青的余习至今仍在。
这首诗通过李道士的故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情谊和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苏轼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尹可元的传奇一生,既表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强调了其为人处世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虎头”、“黄冠”等,既表达了道士的独特身份,也隐喻了道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此外,诗中提及的“香火旧缘何日尽”,则表现了对传统文化延续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道士的赞美,更是对人性、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在于表现道士尹可元的生平和对李君宗恩情的回馈,反映了道教文化的积淀及人际关系的深厚。
诗词测试:
李君宗的身份是什么?
尹可元因为什么被判死刑?
诗中提到的“黄冠”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