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戏作贾梁道诗》

时间: 2025-07-28 11:20:04

诗句

嵇绍似康为有子,希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0:04

原文展示

戏作贾梁道诗

嵇绍似康为有子,
希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
不杀公闾杀子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嵇绍(指嵇康的儿子)似乎像他的父亲一样有儿子,而希超(指希夷的后代)却因叛逆而没有孙子。如今我更恨贾梁道(指贾、梁两家),不杀公闾(指公子元的父亲),却反而杀了子元(公子的儿子)。

注释

  • 嵇绍:嵇康的儿子,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 :指嵇康,东晋时期的名士,因其才华与个性而受到尊重。
  • 希超: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反叛的角色。
  • 公闾:指某个家族的长辈,可能是王公贵族。
  • 子元:指某个年轻的家族成员,可能是公子或后人。

典故解析

  • 嵇绍与康:嵇绍的身份与父亲嵇康的对比,体现了家族传承的主题。
  • 希超叛鉴: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个叛徒,表达对家族荣誉和继承的思考。
  • 贾梁道:这可能与当时的权臣和权力斗争有关,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个性鲜明著称,作品多涉及生活、自然和社会,风格豪放而多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权力、家族和历史责任的思考。苏轼通过对家族传承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戏作贾梁道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历史与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用嵇绍和康的关系,生动地描绘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反映了对后代的不安与期望。诗人通过希超的叛逆,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忠诚的渴望。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对贾梁道的指责,揭示出对权力斗争和家族悲剧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家庭命运的惋惜,展示了苏轼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嵇绍似康为有子

    • 嵇绍像他的父亲嵇康一样,拥有了后代,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希望。
  2. 希超叛鉴是无孙

    • 希超因背叛而无后,表达了对叛逆行为的惋惜和对家族基因的无奈。
  3. 如今更恨贾梁道

    • 诗人对贾梁道的愤恨,突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
  4. 不杀公闾杀子元

    • 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悲剧,指责不公正的惩罚和对无辜者的伤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相对,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暗喻: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传达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家族传承、历史责任和社会正义,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现实不公的强烈反感,体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嵇绍:象征着家族的希望和传承。
  • 希超:代表叛逆和失落的后代。
  • 贾梁道:象征着权力的腐败和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嵇绍与康的关系是什么?
    A. 父子
    B. 兄弟
    C. 朋友

  2. 诗中提到的“贾梁道”指代的是?
    A. 一条道路
    B. 两个家族
    C. 一位皇帝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摸鱼子·想西湖 湘月(赋云溪) 台城路(杭友抵越,过鉴曲渔舍会饮) 醉落魄 南乡子(杜陵醉归手卷) 南楼令/唐多令 点绛唇(芍药) 探春慢(雪霁) 高阳台·西湖春感 南楼令(送韩竹闲归杭,并写未归之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巳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停居 包含攀的词语有哪些 回轸 断头将军 鼻字旁的字 男女 顽父嚚母 万贯赀财 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攒眉蹙额 遐世 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小字头的字 灼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